在導體處在超導狀態的情況下,就連磁力都是無法穿透的,就導致一些技術不會再有優勢,而另一些似乎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可能會突然間崛起。
這就是一項跨層次技術,帶來了科技邏輯的改變。
在媒體不斷的報道中,輿論也出現了大量討論聲,“這個最新的研究簡直就是bug,利用公式計算出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實驗都根本不用做了。”
“這還是王浩大神做出的研究,大神,不愧是大神啊,換到了物理領域,也同樣能完成諾貝爾級的成果。”
“不,超越諾貝爾級!”
“過去幾十年,有好多物理學家都依靠超導理論機制研究拿到了諾貝爾獎,而他們的研究肯定趕不上這一個!”
“這個研究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直接等於是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你們說的都太專業了,我看了很多科普報道,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開上一輛磁懸浮汽車……”
“樓上,不用期待,等真的出來了,你也買不起!”
……
在大量媒體做出報道的同時,全世界很多的專業機構,也在對於王浩的最新成果進行研究。
每一個機構都非常感興趣。
就像是輿論方面的討論一樣,王浩的研究開創了一個超導機制研究的新方向,甚至可以說會成為主要方向。
他的研究把理論和應用直接聯絡在了一起。
之前的超導理論機制研究,似乎和應用沒有任何關係,彷彿就是兩個領域的內容。
他的成果是顛覆性的。
很多機構也希望能從王浩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王浩研究的核心是什麼。
王浩公開的成果論文中,對於自己的研究進行了說明,是以微觀形態,數學上來理解就是‘新型幾何’為核心的。
在一些科技媒體的報道中,新型幾何已經被命名為‘王氏幾何’。
所以能輕易得出的結論是,王氏幾何的塑造就是研究核心,王浩在數學家大會上的工作報告也左證了這一點。
但是,塑造過程是什麼呢?
有些人認為王浩是以電磁場力的研究為突破口,左證就是在數學家大會上,王浩直接說起以王氏幾何來解釋電磁力。
那麼王氏幾何怎麼去解釋電磁力呢?
一些媒體記者採訪到了專業的物理學家,但他們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桉。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查爾斯凱恩成為了焦點,一是因為他是論文的評審人,最重要的是,他的‘粒子特殊形態’研究成果和王浩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微觀形態幾乎是一致的。
查爾斯凱恩得到了很多的關注,他也公開的接受了媒體採訪。
“王浩的研究中,微觀形態就是粒子特殊形態。”
“但是,他的研究要更深入的多,他塑造出了新型幾何,解釋了粒子特殊形態,並且有了實際成果。”
其實查爾斯凱恩希望能強調自己的成果,但他的研究到最後也只是說,可能存在一種粒子特殊形態,並沒有針對其作出更詳細的解釋,甚至連表述都有些不確定。
不管怎麼說,他的研究成果最貼近於王浩的研究。
查爾斯凱恩繼續說明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他是完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或者是一種新方向的理論作為假設前提。”
“比如,我知道他的湮滅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