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
科學基金會的撥款經費已經到位,撥款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大概也是考慮到物理實驗室這邊的催促。
對超導辦公室來說,早撥款和晚撥款都是一樣的。反正都是今年的經費指標,拖著經費不劃撥也沒有意義。
經費到位。
物理實驗室開始實驗準備,購買了大量實驗所需的材料。
同時,實驗也要開始了。
這次參與實驗的核心人員變多了。
主要分為兩隊人。
一隊是物理實驗室參與專案的人員,包括向乾生、何毅、肖新宇、顏靜、趙川鑫。
另一隊是244工廠的研究員,包括劉雲利、阮偉平、薛常以及王強。
因為理論方面已經準備的很充分,王浩就直接交代起了工作,多方向就選取三種金屬進行實驗。
會議也是討論選取的金屬,最終敲定了鉛、汞和錫,考慮的主要是成本問題,三種金屬都不算昂貴,超導臨界溫度也能接受,其中錫的臨界溫度最低,只有3.722K,鉛的臨界溫度最高,為7.193K。
然後就是實驗分配。
244工廠的團隊已經搬遷過來,基地就在距離西海市百公里的地方,交通、通訊都還算方便,他們的裝置也很完善,不比物理實驗室差,只要有足夠的經費就可以完成實驗。
兩個團隊的專案合併,經費都是統一管理的。
王浩就直接分配起了實驗任務,三種金屬要做六次實驗,就直接對半分,每個團隊負責三次實驗。
在實驗公佈正式開始前,他還是強調了資料問題,“實驗資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激發交流場的溫度,必須要有準確的數值,所有資料,都要有超高的精度……”
王浩還特別談到了一個問題,“實驗中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在未達到超導臨界溫度時,交流重力場強度可能會更高。”
“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並不高。”
“如果出現,一定要注意及時的數值,所以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更認真,記下所有即時資料……”
……
王浩所說的情況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已經發現在臨近超導溫度時,交流重力場就會被啟用,只是強度不高,那麼理所當然的,達到超導狀態時,交流重力場強度才是最高的。
現在王浩說有可能會遇到之前的強度更高,就讓其他人有些不能理解了,但他們並沒有質疑,只是心裡暗暗記了下來。
王浩特別提了一下,是因為他的分析中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單介質金屬出現類似情況的機率非常小,但也是有那麼一點兒可能性的,特別提一下是擔心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實驗過程。
其實就像是用手捏一個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確實很多,但如果只是對比一個方向來說,也許在橘子爆破之前,噴出的汁水會更多。
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訊號。
因為出現的機率比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沒有特別的在意。
實驗正式開始。
物理實驗室上下都忙碌起來,他們計劃在十天之內完成所有的實驗。
這絕對是快速消耗經費的過程,十天就扔出去兩到三千萬,也讓實驗室上下所有人都振奮起來,他們都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會消耗大量的經費。
每個人對待工作都非常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