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乾生聽了預期滿是興奮,“我已經非常期待了。哪怕只有百分之十,也相當驚人。”
雖然他並沒有參與核心的分析,但總歸是實驗重要的參與人,若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也能算是一種成功了。
不過他對於結果還是持有保守態度,因為對於底層的理論不瞭解,一切都是王浩說出來的,並不是基於對於實驗的判斷得出的結果。
何毅倒是不會想這麼多,他特別給王浩做了一個小報告,“我們最近燒錢太厲害了。兩個星期又花掉了四百三十萬,從撥款到現在,已經花掉了兩千七百萬。”
“好在還有提前買好的材料,否則後續實驗可能花費的更高。”
“這還沒有算上勞務成本。”
勞務成本也就是實驗室上下的獎金,只要參與實驗人員都肯定能拿到獎金,也可以理解為參與實驗的補貼。
實際上,專案經費下來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發過一次獎金,差不多等於是為專案預熱了。
這是正常操作。
每一個專案經費下來的時候,專案參與人都會拿到一定的獎金,算是提前支付了科研勞務費,也就是科研人員的額外收入。
何毅還是第一次參與如此大的專案,每一筆錢花出去他都感覺很心疼,想想只幾個月時間,就花掉了兩千七百萬,他真是滿心都是不捨。
向乾生對此沒有什麼感覺,他反倒扯了扯嘴角,說道,“我們已經很節省了,我到現在只拿了兩萬的獎金。”
這筆錢甚至趕不上他一個月的基本收入,他到了西海大學以後,對何毅最深的印象就是摳門。
非常摳門!
王浩不在意的說道,“何教授,你不用太在意經費,該花錢的地方就花,尤其是勞務費上。我們做科研的人都很辛苦,而且參與實驗是有危險的。”
“有時候工作強度也很高,不說996了,真正做起實驗根本沒有假期。”
“而且經費方面,你不用擔心,這次實驗以後,就算再開口申請多一倍的經費,我相信都有人願意掏錢。”
他說的非常確定。
何毅聽了也有點期待,好半天才決定道,“這樣吧,如果這次實驗取得預想的效果,我就在給實驗室上下,再發一次獎金。”
王浩是不在意什麼獎金的,他是專案的負責人,只是幾萬塊的獎金,對他來說什麼也不算。
他一直提倡有什麼能力,就拿什麼樣的薪資。
對於一個科研機構來說,更好的待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尤其在不缺少經費的情況下,發更多的獎金也是對人才的一種籠絡手段。
不過專案的財務問題上,王浩並不會直接插手,他不可能去事必躬親,有何毅這樣‘節儉’的人負責,一定程度上也是好事情。
另一邊。
阮偉平離開了會議室以後,就朝著自己的住所走去,路上想到剛才會議前,王浩說的問題就感覺有些好笑。
實驗的交流重力場強度超過244工廠?
這怎麼可能!
如果他沒有跟著一起做實驗,可能還會相信王浩說的內容,畢竟對方是一個頂級的數學家,而且也是對方成功復刻了交流重力實驗,並在提升場力強度上有一定的成果。
但是,他可是全程跟著實驗。
之前最成功的一次實驗,交流重力場的強度才只有6.4%。
這個資料差太多了。
總不可能對以往的實驗進行一次總結,再去設計實驗就真能有很大的提升吧?
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同樣的,技術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