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採訪的記者太多了,還有一大堆的粉絲,不可能每個人都照顧到,就乾脆誰也不理會。
他回到了西海大學。
西海大學也有相關的應對措施,他們對於記者進行統一的管理,明確禁止記者私自進入學校進行採訪,即便只是對學生進行採訪,也要首先進行申請,否則就是違規的。
同時,還有安保在學校裡巡邏,見到一個記者就驅逐一個。
這樣學校才安靜了許多。
王浩回到學校以後,先是休息了一下,順便關心了航天局那邊的專案,專案已經對接完成了。
航天局那邊拿走了相關的程式碼,正在進行核心演算法的驗證。
驗證過程需要至少一個月時間,他們需要不斷的進行測算,儘量保證所有結果都滿足需求,不允許出現任何的意外。
之後欒海平又找了過來,他問的還是課程相關的事情。
學期已經快結束了。
下個學期馬上就要做準備,他問起了王浩要教授哪些課程。
這次王浩拒絕了課程,「下個學期,我會多在實驗室講課,或者是給學生們講公開課。」
欒海平聽到王浩的說法,頓時輕鬆的笑了出來,他最希望的就是,王浩不在普通的課程耽誤時間。
現在終於實現了。
實際上,王浩在課程上也有自己的考慮,他發現在實驗室裡給研究生、博士生們講課是最好的,因為他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如果真正有課程的需求,也可以開設公開的大課。
一般普通的課程,對於他現在的研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A級以上的研究,找到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正確的研究方向,靈感值就會不斷的上漲。
反之,哪怕教授再多的無關課程,靈感值到了一定數量,也不會再繼續上漲了。
第二天王浩就去了物理實驗室。
現在的物理實驗室,和兩個月前完全不一樣了。
實驗室多了一些人,直接招聘了四個博士後,還包括一個副研究員,同時,一樓空置的房間,也變成了裝置間,添置了幾臺新裝置。
最大型的裝置,還是一套保壓保溫裝置,是專門為交流重力實驗購置的。
這一套裝置就用掉了一千一百萬人民幣。
全新的裝置自然是有效果的,有了新裝置的輔助以後,後續相關的實驗會輕鬆一些,耗費都會相應的減小。
實驗室最大的發展,是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研究員——向乾生。
作為超導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電子科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向乾生有著超導領域豐富的研究經驗,他的到來甚至說可以直接彌補,物理實驗室對超導研究經驗相對不足的缺陷。
向乾生還在適應著環境。
他才剛來到西海大學兩個星期,學校對於他的到來也非常重視,還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多照顧。
不過向乾生還是更關心實驗,他來到西海大學的目的,就是想參與交流動力的研究專案。
他對於王浩所提出的研究方向非常感興趣。
當再次見到王浩以後,向乾生則問起了相關內容,還特別提供了一條小道訊息,「我聽說汪承林正在按照你說的方向進行研究。」
「這個傢伙真是不要—臉了,不讓他們的專案當次專案也就罷了,還想搶你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