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輝很精神的嘆了口氣,「我從昨天到現在就睡了三個小時,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也睡不著。」
「王院士,你看了我們的報告吧?那個資料.....」.王浩用力抿嘴,「確實很驚人!」
周青道,「
簡直太驚人了,17%啊,我和汪教授做了兩次實驗,偏差只在0.3%左右,我們最開始還以為是錯的。」
「我也感覺不可思議。」
王浩點頭道,「這麼大的資料,後來一想,偏差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看來含量確實很高。」
汪輝道,「但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鋰元素化合物的電離特性會這麼強。」
「是啊。」
王浩道,「這個發現很重要,和我目前的研究直接相關,我一直希望能發現一種特異磁場。」
他說著接過周青遞過來的詳細報告,仔細的看了起來。
....
從材料檢測中心離開以後,王浩去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處理了一些研究上的常規工作。
然後,他發現何毅對待工作異常熱情,還拉著他不斷說著下一步的研究。
顯然。
何毅受到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影響。
以前的時候,何毅工作也非常熱情,但絕不可能連續十幾個小時工作,而現在他全心投入到工作,似乎是希望能儘快做出什麼成果....
證明自己?或許吧。
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於獲獎者來說是一種肯定。
但是,獎項同樣給到了何毅壓力,外界的輿論好多人都在討論,說何毅就是跟著王浩做研究,才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學術界.....更是如此了。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
如果一個學者非常有能力並獲得了某個獎項,並不會受到太多的爭議,但若是某個學者憑藉'運氣'獲得獎項,就肯定會讓其他學者產生很多的羨慕、嫉妒等心裡了。
何毅,就是如此。
要說何毅多有能力,好多學者是不認可的。
相比頂尖的天才們來說,何毅原來的履歷太單薄了,也只是跟著王浩做湮滅力場實驗後,履歷才不斷豐厚起來。
他也是憑藉湮滅力場實驗的貢獻,才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些就給何毅帶來了壓力。
王浩也想到一些原因,但他肯定不會去安慰何毅,否則不就等於是否定對方獲獎嗎?
「理所當然。」
「老何啊,你不要想太多,管其他人說什麼。你是做實驗研究,又不是理論?」
「諾貝爾獎,本來就有很多頒發給實驗物理學家!」
「這是我們一起的研究。」
「最開始,如果沒有你和物理實驗室,我根本想不到去研究超導反重力現象!」
王浩的肯定還是很有效果的。
何毅仔細一想確實如此,也正是他們的實驗給了王浩靈感,也都聽從王浩的指揮做研究。
如果換做是著名的物理機構,著名的物理專家,當時的情況下,會聽王浩的指揮做實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