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你們是發現了一階鋰元素?」「是可能。」
「可能.....王院士,我感覺放在你身上,可能就是肯定啊!」
「依舊存在其他情況,唯一能肯定的是,強湮滅力場磁化後的碳酸鋰,鋰的離子特性增強了。」
「這代表什麼?」
「可能是一階鋰的作用?畢竟磁化強度提升了兩倍多.....」
「如果仔細解釋,好吧,電子遷躍導致電子和原子核變動,讓鋰在離子狀態下,出現了影響特異磁場....」.
「STOP!」
「王院士,我們已經知道了。」「知道了?」
「嗯?恩.....沒錯。」「.....」
幾個人一起去了材料檢測中心。
一路上,王浩簡單解釋了實驗發現。
張林和朱老師倒是聽懂了個大概,他們的心情非常複雜,有鬱悶,有激動,還有.....複雜。
他們感到鬱悶的是,不清楚實驗發現代表什麼。激動,當然是因為實驗有了進展。
這也是心情複雜的原因。
研究速度實在是太快,快到了讓人感覺措手不及,科技部門之所以會遇到訂單的尷尬,就是因為研發速度太快。
當他們還在以'克'為單位,售賣一階鐵材料的時候,研究已經進展到以'千克',甚至更大的為單位進行生產製造。
正常的研究發展邏輯是這樣的——克、十克、百克、千克、十千克、百千克、噸。
湮滅力場實驗組,直接跳過了中間的幾個單位,根本讓人反應不及。
他們還是第一次發現,研發速度太快也會帶來煩惱。
現在一階鐵材料訂單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實驗組又發現了一階鋰.....這怎麼辦?
這種實驗發現一般都會直接發表成果,牽扯到升階元素的發現,就更需要發表了。
每一個升階元素的發現,都會牽扯其他領域的研究。
比如,一階鐵。
鐵是最常用到的金屬元素,其應用覆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包括一些高階材料領域。
在發現了一點鐵元素以後,肯定要發表成果,才能夠讓其他科研部門,比如說合金研究,去使用一階鐵做研究,為今後大規模應用打下基礎。
即便是不發表相關成果,只要其他機構得到了材料,也一樣會清楚一階鐵的存在。
所謂的'保密'根本是掩耳盜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
其他升階元素也一樣。
鋰,同樣應用廣泛,只要進行後續的研究,就肯定會被其他機構知道。
至於,不研究?
那才是真正的短視行為。
在發現了新的升階元素後,不發表成果、只是做小規模的保密研究,比沒有發現也強不了多少。
看看一階鐵元素就知道了。
一階鐵元素生產數量極為稀少,好多企業也只是以'克'為單位購買,即便是好多家機構再研究,瞭解的也只是一階鐵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其他方面的成果非常少加,更不用說,直接關係到應用的合金研究了。
如果一階鐵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就能夠實現更大範圍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