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輝思考著問道,「電離特性?你是想驗證單質鋰?還是鋰的化合物?」
「碳酸鋰就可以。」
王浩道,「你們這裡應該能做實驗吧?
不需要太精準的資料,只要能預估個大概就可以,我想知道,升階是否會影響到電離特性。」
「那沒問題。」
汪輝和周青一頭。
他們確實沒有想到驗證碳酸鋰的電離特性問題。因為.....
這個想法有些匪夷所思。
他們對於一階鋰的研究,都是基於一階鐵的特性報告,比如說,一階鐵元素的熔點提升,他們就加熱讓鋰單質融化,看是否能有發現。
一階鐵的化學特性沒有變化,他們就根本沒想去做相關驗證。
但是,說起研究電離特性.....
仔細想一下,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電離是複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但化學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因為從化學鍵的角度,化學變化過程中,既有舊鍵的斷裂還要有新鍵的生成,但電離僅是舊鍵的斷裂,電離出來的離子,形成水合離子。
在這一過程中,並沒有新化學鍵的形成。
所以電離只能看做是物理和化學過程,無法準確定義是屬於物理特性還是化學特性。
汪輝和周青接下了工作。......
王浩沒有在實驗室等結果,而是去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科技部門的代表來了。
前來的是張林和朱海平老師,張林是徐老師的秘書,朱海平老師則是科技部門的三號人物。
兩人到訪的目的就是想了解新技術,同時,也關心一下湮滅力場的研究,看是否和原材料生產有衝突。
他們也想和王浩當面聊聊。
其中一個原因是'新技術',一階鐵能實現大批次生產,實在是太令人驚訝了。
另外,王浩提交了一份申請報告,要求製造幾十千克的一階鐵,還申請成立一個全新的小組,專門來研究一階鐵的特性。
這些是需要仔細考慮的。
主要還是因為對外訂單問題,一階鐵實現大批次生產肯定不能傳出去,否則影響就實在太大了。
王浩倒是對科技部門的決定不感冒,「我們已經擁有了大批次製造的能力。如果要完全實現保密,連國內企業都不能提供。」
「我們自己研究也受到很大影響,還不如干脆把訊息放出去,已經完成的訂單,多補一些材料就好了。」
「研究才最重要。」
「那些訂單就只是幾十億美元,完全沒有必要耽誤研究的同時還冒風險.....」
朱老師道,「王院士,我們也這樣想過,但還是對新技術有疑問,主要,我們不確定生產能力。」
王浩理解的點頭。
他仔細想了一下,說道,「我們現在的裝置製造的原材料,一階鐵的含量在百分之2到百分之3之間,裝置還不穩定,大概兩天可以啟動一次,然後就需要進行檢安全檢測。」
「如果有其他裝置配合運送原材料,裝置啟動一次,製造超過十噸原材料沒有問題。」
「我諮詢過汪輝教授,因為一階鐵含量提升後,採用一些物理手段就能大量提取,實驗室提取成本也很低了。」
張林簡單計算了一下,說道,「含量算百分之2,兩次一次,一次十噸,就算一天五噸,全部提取..也就是一百千克?」
「只能高,不能低。」「成本.....」
「裝置成本,大概有十個億、二十個億吧?再加上維護之類....".王浩猶豫了一下,搖了搖頭笑道,「我們花多少經費,你們很清楚。」
張林和朱老師對視一眼,差不多已經有想法了。王浩則是繼續道,「其實可以這樣把生產和研究分離,完全可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