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見到的空艦2,和未來批次生產的空艦2,外觀和主體部分不會存在太大的差異。
當然了。
現在談進入第二階段時間還是太早了,飛行測試需要進行很長時間,內部也需要很多的修正。
針對空艦2來說,有兩點是非常複雜、非常重要的,一個是電子系統,一個是檢測以及平衡系統,兩個方面都需要不斷測試,找到問題不斷的修正完善。
另外,長時間的測試也能夠檢驗一些重要部件的效能。
比如,軸承。
當認真研究空艦2,專業人士馬上就能想到最中間的主軸。
即便是反重力體系能夠減重,但飛行器變向是需要整個盤面旋轉的,有時候甚至快速旋轉,肯定會對於中間的主軸產生非常大的壓力。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有效能這麼好的軸承?”
這種軸承絕對是世界最頂尖的,正常而言絕對是禁售的。
另外需要解決的就是高階技術的穩定性問題。
高階技術可能伴隨著高風險。
不管是橫向反重力技術,還是超導電池技術,也包括整體的冷卻系統、電力系統等,只要其中有一項出問題,就會像是飛機發動機出問題一樣,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事故。
相比效能來說,穩定性來的更加重要。
以上都是問題。
國外一些機構分析著,都對於空艦2‘穩定’出現在慶祝活動感到驚訝,同時也不由得非常的擔憂。
空艦2可能存在各種問題,但最重要的是,別人已經制造出來了。
而他們……
能應用的只是別人公開的技術,還需要進口別人提供的材料才能使用,都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花費多長時間,才能研製出類似的飛行器。
這種感覺實在太憋屈了!
……
王浩在首都留了兩天,之後就返回了西海市。
在回到了西海大學以後,他的心情都感覺安穩了許多,也能夠有時間耐心的做研究。
現在王浩手頭上重要的工作,就是反重力形態研究中心有關強湮滅力場以及F射線的研究。
強湮滅力場,已經不需要多投入精力了,因為想製造更高強度的強湮滅力場,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需要製造出更好的裝置,有更高階的基礎技術支援。
F射線,可研究的地方很多,但都是直接透過實驗,希望能有一些新的發現。
王浩更希望能從理論角度出發,對於F射線進行分析,那麼就需要完善湮滅理論的最底層基礎——
質量點!
他所做的研究就是質量點的構造。
當真正要去研究的時候,王浩也是一心一意的去做,他找到了丁志強,拉著心愛的學生一起悶在辦公室。
數學家的合作方式,可不是實驗物理學家那樣,一起研究怎麼去做實驗,而是各自研究各自的,有問題的時候,才會一起去研究討論,說一下相關的想法。
這讓丁志強感到很痛苦。
平日裡,丁志強也會在梅森數實驗室,他和邱會安在一個工作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很輕鬆。
想打遊戲就打遊戲,想刷影片就刷影片,實在混不過去要做研究,也是隨意性質的,自由自在根本沒人管。
現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