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澹定的看過去,朝著海倫微微點頭,隨後就和大家一起對實驗發現進行分析。
其他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實真正能參與到理論研究的,也只有保羅菲爾瓊斯、海倫以及朱廣平等人。
他們是真正的理論物理學家。
反重力形態研究中心中,參與實驗的研究員們,都可以算作是實驗物理學家,能針對實驗說出很多東西,牽扯到湮滅理論,尤其是複雜的數學內容,也看看就只能表面說說了。
保羅菲爾瓊斯就提出個很有深度的問題,“吸收光線的表述是不準確的,從理論角度上來講應該是能量粒子被湮滅。”
“那麼,又會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大大縮減能量粒子的壽命,使得能量粒子自然解體;另一種是像是質量單位一樣直接湮滅。”
海倫則是說道,“我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直接掩滅,也就是說,強湮滅力區域內,能量粒子無法存在,那麼就不可能是一部分,而是全部。”
其他人也聽著點頭。
確實如此。
理論角度上來講,所有的粒子都是一樣的,不會存在什麼差別,也不會存在所處位置的差別。
這不像是溫度傳導,比如說,一個固體材料,處在中心的部分第一時間無法接觸到熱量。
針對整個空間來說,進入其中的能量粒子不存在位置的區別。
所以有能量粒子直接被湮滅,那麼所有的能量粒子都會被湮滅,就不可能是‘一部分’了。
當然。
這些還只是分析,要確定結論還是要進行更多的實驗。
朱廣平則是對更強烈的磁化效應很感興趣,他說道,“我認為這個方向的研究前景很高。”
“現在只是增大了磁化反效果,但也只是進行第一次實驗,而且據我所知,疊加力場強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他說著看向王浩。
王浩輕輕點頭,他已經知道朱廣平要說什麼。
朱廣平繼續道,“如果再繼續增加強度呢,增加兩倍、增加三倍、增加更多倍,或者以其他方式,比如,引入高磁場環境,等等。”
“物質在強湮滅力環境下,激發磁化反應是內部電子變動所導致的,那麼當量變不斷的積累,也就是磁化反應數值不斷提升,會不會引起質變呢?”
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後,很多人都思考著點頭。
王浩也覺得很有道理。
強湮滅力場中物質的磁化反應,其根本原理就在於電子跳轉,強空間擠壓力使得電子朝著原子跳轉,再回到常規環境下,電子又會跳轉回來,就會激發產生巨大的磁場。
那麼會不會存在一種情況,湮滅力強度足夠高的時候,讓電子跳轉到一定程度,使得物質性態發生徹底改變,回到原來的環境中,電子也不會再跳轉回來呢?
“物質處在反重力空間,也就是弱湮滅力空間中也不會有變化。”
“如果湮滅力場增大到一定程度,讓物質性態發生改變,再回到原來的環境,也同樣不會再有變化。”
朱廣平繼續解釋道。
這時候,其他人都明白過來,也不由得討論起來。
如果能實現上某種物質形態徹底發生改變,他們就等於研發出了一種新物質的製造手段,所製造出的很可能是地球中不存在的‘高擠壓’物質。
王浩也聽的眼前一亮。
朱廣平還只是理論推斷,但他已經能確定下來。
這條路是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