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很多精力都投入到計算組的工作中,因為科學基金會確定會釋出大批次和雙元素論證有關的專案,計算組也會從中得益,他們完成雙元素的論證,都可以得到科學基金會的經費支援。
這就等於是拿到了額外的經費,參與工作的學者們就能夠拿到更多的補貼。
王浩還是極力為計算組的人爭取待遇的。
同時,他也希望計算組能在元素組之間的關係論證上有成果,但一起工作了很長時間以後,他發現單純依靠計算分析,想有大成果是非常困難的。
這主要是因為計算分析的基礎是半拓撲理論。
半拓撲理論已經擺在那裡,計算的複雜性是以指數性增加的,即便是完成了一系列的計算,也不一定對於超導材料的研究能有多大的幫助,最多隻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在短時間內,想要在超導材料的研究上更進一步,單單依靠對
半拓撲理論以及元素組的計算分析是不可能的。”
王浩得出了這個結論,他也知道該朝著什麼方向去做研究。
一個方向就是簡化半拓撲理論。
這個工作並不是他能夠完成的,需要最頂級的代數幾何專家,才能對於半拓撲理論的幾何問題進行簡化。
用一個加法和公式的例子,就可以簡單做理解了。
現在需要對“1,2,3,4,5····10000000'的等差數列做計算,因為不知道等差數列的公式,就只能慢慢一個個的加上去,計算速度自然是極為緩慢的。
如果有一個數學家,找到了其中的規律,並總結出了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自然就能夠快速計算出結果。
王浩嘆氣著有些想念比爾卡爾了。
······
一年一度的招生季結束。
輿論上有很多有關高考的報道,今年西海大學成為了焦點。
西海大學理學院的數學專業,被評為了A+級學科,同時也吸引了很多關注,成為了最熱門的專業之一。
之前有媒體就預測西海大學數學專業的本科錄取線,也許會提升到國內高校錄取的第一梯隊。
現在錄取分數確定下來,西海大學的數學專業錄取分數,只低於首都大學、水木大學以及東港大學,排名第四位。
這是非常驚人的。
幾年前,西海大學僅僅是“重點高校”之一,也只有地質學的錄取分數偏高,其他專業大多隻是剛過重點線而已。
《新華日報》都為此做出報道,評價說,“西海大學的數學系越辦越好,高考錄取分數線的提升,說明了西海大學數學專業的水平,已經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可。”
西海大學數學專業的提升,毫無疑問和王浩有關,但僅靠王浩自己肯定是不可能的,提升到A+類學科,一個是靠的數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則在於師資力量的提升。
最近兩年時間,好多優秀的數學學者來到了西海大學,包括田虹、保羅菲爾—瓊斯、林伯涵等等。
上半年時間裡,西海大學一口氣簽下了二十幾個人代數幾何專家,也讓大學的代數幾何方向,直追排名第一的首都大學。
成果高、師資好再加上有國際級的明星學者王浩坐鎮,自然就能成為吸引關注的焦點。
在有關高考錄取分數的討論中,一個訊息更加助推了輿論上有關西海大學數學專業討論的熱度。
卡切爾比爾卡爾。
這位來到國內工作的菲爾茲獲獎者,確定在七月底加入西海大學數學系,會在梅森數實驗室工作。
“比爾卡爾竟然要去西海大學了?”
“他不一直都在水木大學嗎?怎麼就突然選擇西海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