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榮看到了比爾卡爾以後,馬上就打電話找到了欒海平,隨後兩人就聚在了一起。
“你確定沒有看錯?是考切爾—比爾卡爾?水木大學的那個?”欒海平根本不知道訊息。
他聽到朱建榮說的話,感到很是震驚。
朱建榮很肯定的點頭,“我沒見過比爾卡爾本人,但是看過新聞、看過照片,剛才我還重新看了一下,肯定是他。”
“我怎麼不知道呢...”
欒海平自語的說了一句,頓時就想到了關鍵的地方。
王浩!
這次肯定是王浩的私人邀請,而不是學校方面的邀請,才不會和學校招呼什麼。
但是一般情況下,比爾卡爾這樣的頂級數學家,去哪一個學校都會被熱情的招待。
現在他們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具體是該怎麼做,是過去招呼一下,還是說當做沒看見?
欒海平忽然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王浩邀請比爾卡爾來,估計應該是談數學問題吧,那麼他會不會把比爾卡爾邀請....."
他說著猛地瞪大了眼睛,“不會吧!”
“什麼不會?”朱建榮有些不明所以。
欒海平道,“之前王浩問我說邀請一個教授,能不能給待遇?我以為他邀請的是首都大學的田虹教授,不會是比爾卡爾吧?”
“想什麼呢!哪有這種好事!”朱建榮馬上否定說道,“像是比爾卡爾這樣的頂級數學家,可不是想邀請就能邀請到的。”
“而且他即便想來我們學校,估計也會有很多問題,不可能說邀請就來的。”
“也對。”欒海平覺得自己有點想多了。
和水木大學的環境比起來,西海大學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對方來西海大學也是衝著王浩來的,只是一起研究數學問題,根本沒必要留在西海大學。
......
王浩可就沒這麼多想法了,他確實想過邀請比爾卡爾來西海大學,但現在還沒有到那個程度。
他暫時只是和比爾卡爾一起做研究。
比爾卡爾來到西海大學的感覺還不錯,他本來以為到大學以後就會有熱烘烘的招待。
他不習慣那種場面。
多數純粹的學者都不喜歡複雜的社交場面,他只是過來和王浩討論問題,僅此而已。
現在比爾卡爾反倒感覺很輕鬆,沒有熱烘烘的招待,也沒有記者過來採訪,自由自在的和王浩待在一起討論,就是最好的環境了。
同時,比爾卡爾也對於王浩的研究非常感興趣。
當聯絡到國際上的報道時,他感到非常的震驚,他沒有想到王浩的研究關係會這麼大。
現在新聞上還有很多報道,其中的關鍵詞包括“反重力”、“超導機制”、“王氏幾何“等等。
比爾卡爾知道他們做的研究,肯定和超導機制的底層數學邏輯有關,而且是存在直接的關係,是後續研究中基礎的基礎。
這讓比爾卡爾感覺很新奇。
他一直做的都是代數幾何的研究,關注的是高維度雙有理幾何中的極小模型問題。
這些問題光是題目就是大多數人看不懂的,甚至在數學研究中都屬於小分類,他研究的問題是近二十年才提出來的,工作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於“極小模型體系“的構建。
這種研究型別屬於數學基礎中的基礎工作,和應用幾乎不會存在任何性質的E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