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王浩完全想不明白,他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正常工作起來。
他開啟了郵箱,檢視了下郵件。
和比爾卡爾的溝通,也跟著停了一個星期,溝通還是要繼續保持,即便研究沒什麼進展,但只是積累想法,也同樣是一種進步。
在開啟了郵箱以後,他卻發現一封來自迪迪埃馬約爾的郵件,上面寫著一段話,“王浩,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去透過實驗驗證你的理論,專門去做了一系列資料分析工作,希望能在能量損耗方面,找到湮滅力起作用的證據。
很可惜,什麼也沒有發現。
今天新一輪大型實驗要開始了,真期待能有新的發現!”
新一輪大型實驗,說的是歐洲粒子對撞機重啟的測試實驗。
歐洲粒子對撞機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效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據說實驗亮度能夠提升七倍以上。
現在則是做第一次大型實驗測試,許多參加國家都派了團隊參加。
王浩倒是沒考慮粒子對撞實驗,他仔細看了一下信件,覺得迪迪埃馬約爾為人真的很不錯,竟然真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驗證湮滅理論上,還特別給自己發了個郵件。
“做實驗資料分析,希望能在能量損耗上找到湮滅力存在的證據?”
“這個想法......”
王浩還是搖了搖頭,即便是他也不知道,湮滅力發生作用的時候,質能方程是否還能起到作用。
質量單位,是被直接湮滅,還是被湮滅化成了能量?
這是個問題。
他給馬約爾回了一封郵件,寫了幾句感謝的話,並祝福對方工作順利。
等傳送好了郵件以後,他忽然愣住了,“對啊,湮滅理論!”
【任務一,靈感值+2。】
【靈感值:20。】
“夠二十點了!”
王浩壓住了心頭的興奮,知道自己找到了確定的分析方向。
‘0.38~0.38,的數值,看起來確實很詭異,感覺根本沒有什麼意義,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不一樣了。
之前他所做的分析都是依靠現有的理論,可粒子標準模型並不完善,能夠做出的分析是有限的。
‘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多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0.38~0.38,,就很有意義了。
負值或零值,很可能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
然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即便是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又能怎麼樣呢?”
王浩皺眉思考著。
他馬上檢視了最新的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發現相關的研究報告,再根據公開的粒子對撞實驗資料,馬上開始做起了相似計算。
時間又過了一個星期。
王浩就只是悶在辦公室裡,不斷做計算工作,他唯一去的地方只有中心實驗室,用實驗室的伺服器做了計算分析,等再回來就繼續研究。
其他人都不知道王浩是在做什麼,只是知道和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有關。
方程研究?
為什麼會用到伺服器?
而且做方程相關的研究,怎麼好像變得非常忙,還做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計算?
王浩則是繼續沉浸在工作中,直到這一天終於得出了一個結果
85GeV~260G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