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鈦合金一等一的頂級專家,曹東明對於鈦合金領域的成果都非常重視,因為他知道鈦合金在航空領域用途有多廣泛。
曹東明是航空材料院的研究員,是隸屬航空集團的技術專家,他參與過先進戰機制造,明白戰機發展的大方向之一,就是用鈦合金材料頂替更重的其他合金材料。
比如,鋼鐵。
不管什麼樣的鋼鐵,密度都是非常高的,而鈦合金的密度只有鋼鐵的百分之六十、七十,硬度也完全不亞於鋼鐵,自然是頂替鋼材的首選材料。
在航空領域來說,鈦合金的研發方向有兩個,一個就是減小成本,另一個就是製造多種用途的鈦合金,來滿足飛機各種部件的需求。
飛機上大部分的部件都需要合金材料,包括外殼、發動機、轉軸、起降架等等,若是全部換成鈦合金來製造,達到同樣的效能,重量就能輕百分二十、三十以上,不僅僅是速度快、承重高,還會變得更加的靈活。
想滿足飛機各種部件的需求,就需要製造出各種型別鈦合金,那麼就需要對鈦合金製造有足夠多的瞭解。
那麼怎麼才能夠增加了解呢?
這就需要更多類似於‘超抗壓合金材料’的材料科學研究專案。
β型鈦合金增加強度相關的研發,是鈦合金領域的重大研究,正因為其重要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才會給予支援。
β型鈦合金增加強度,並不像是解決單一的問題,因為影響因素有很多,可以說並沒有確定的方向,每一項研究都只能做參照。
但是,某一項研究能夠利用常規手段製造出‘超高強鈦合金’,就說明和正確的方向‘很接近’,就會變得非常有參考價值。
現在製造出來1560兆帕抗拉強度的鈦合金,就屬於那種成果非常重大的研究。
正因為如此,曹東明才會非常的重視。
他和彭輝瞭解了一下研發過程以後,就直接跟著去了資料分析辦公室,他對於王浩具體怎麼做的分析非常感興趣。
這也許能夠應用到鈦合金領域的其他研究中。
等到了資料分析辦公室以後,就沒有彭輝的事情了,負責資料分析工作的萬益明,給曹東明做講解。
萬益明針對王浩的資料分析已經研究了很久,前面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都已經理解通透。
他講解的非常細緻。
曹東明也不斷聽著點頭,跟著理解了分析過程,直到講解到計算分析的時候,萬益明就停住不說了。
“繼續講啊?”曹東明抬起頭有些疑惑。
萬益明尷尬的笑笑,說道,“曹教授,我對於最後一部分還沒有完全理解。”
“啊?”
這個回答大大出乎意料。
曹東明不是金屬實驗室的人,也不好直接說什麼,就點頭說道,“那就這樣吧,你先忙你的。”
“好~~”
萬益明感覺十分尷尬趕緊走開繼續做分析理解。
彭輝正走到旁邊。
曹東明忍不住小聲對彭輝嘀咕一句,“你們實驗室這個材料分析員,水平不怎麼樣啊”,他說著還不斷搖頭。
“是啊!”
彭輝滿心同意的用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