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們見到所謂的梅森數科學實驗室。
那只是個大一點的屋子,透過玻璃窗往裡面看,能看到裡面顯得有些雜亂,並傳來電腦主機的嗡嗡響聲。
屋子的門前貼了一張白紙,上面手寫著幾個大字
梅森數科學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也太慘了吧?連個牌子都沒有?就只有一個屋子、幾臺電腦?看起來還不如學生上課的機房呢。”
有反應快的記者馬上記錄下來,“王浩教授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完成了對梅森素數的研究,並使用破舊的電腦做檢測分析,找到了梅森素數。”
梅森數科學實驗室並不允許進入,理由是正在進行重大研究。
記者們只能在外面看一看,順帶拍上幾張照片,然後就被安排到了樓下小會議室,擠在裡面進行採訪提問。
接受採訪的有陳慶華、張志強、祁曉、朱建榮等幾個人,還有兩個博士生被叫上,介紹說是專案的參與人。
他們一起說起了王浩是在艱苦的環境下,完成了對梅森素數的研究,並使用實驗室的電腦,檢測出了梅森素數。
記者們聽罷趕緊做了記錄,隨後就提出要對王浩進行採訪。
很可惜……
倒不是學校不讓王浩接受採訪,而是王浩早就已經離開了,因為等待驗證的時間很長,就直接回去休息了。
一群記者只能等待實驗樓下,後來有人乾脆就到外面找了個酒店,蹲守著也一定要採訪到王浩。
學校裡,有記者在蹲守。
網路上則有更多的人在等待訊息,他們看到了記者釋出的及時採訪訊息,知道西海大學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是依照王浩的研究找到的梅森素數。
同時,也確定還有其他的梅森數在進行檢測。
記者也採訪到了具體的檢測訊息。
“第一個數字大概要13個小時。”針對一個數字的檢測來說,十三個小時是一個很驚人的時間,但有人做了科普以後,就覺得時間已經很短了。
千萬位、上億位的數字做素性檢測,哪有那麼容易?
這時候,輿論不止是出現在國內了,國外都已經知道了訊息。
記者採訪到的資訊是,西海大學正常使用PRIME軟體做為檢測工具,PRIME軟體有及時上報並在GIMPS網站更新的功能。
結果好多人就開始蹲守GIMPS網站,希望能夠得到第一手的訊息。
那不是一個人,是一大群人。
GIMPS主站、論壇,頓時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伺服器停滯了有四個多小時才恢復執行,好訊息是有更多的人知道了GIMPS,新註冊參與GIMPS的使用者量大增,新增CUP數量翻了好幾倍。
這或許是GIMPS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波宣傳。
很多人都在等待。
到了十三個小時的時候,會有新發現梅森素數的訊息更新嗎?
十個小時,線上人數二百五十萬。
十二個小時,線上人數三百二十萬。
十三個小時,線上人數突破五百萬……
驟然間。
網站主頁重新整理了一條紅色字型訊息,“新的梅森素數被驗證,來自中國的使用者WangHao,數字為M8XXXXXXX。”
下一刻,網站又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