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上午,王浩和阮文燁到周邊逛了下景點,包括賈爾德聖母院、馬賽美術館,到門口和裡面拍了幾張照片,打個卡也留個記憶。
下午就坐飛機回國了。
長途旅行實在是對於精力的考驗,阮文燁也變得很沒精神,在座位上一躺就是幾個小時。
王浩倒是很有精神,一趟‘馬賽之旅’收穫頗豐,參加了學術報告會,拿了個‘最佳論文獎’,想著回去以後,也能用這篇論文,申請個基金專案吧?
他倒是對於專案有多少錢不感興趣,因為做研究的開銷真的很小,也不可能持續幾年都在一個研究上,而申請到的基金也不是打在他的賬戶上,不歸他私人所有,就只是能報銷一些科研花銷而已。
比如,訂購學術雜誌。
比如,給自己換個好電腦。
等等。
再多就是出門參加個學術會議,報銷一下來回的機票和酒店。
他手下也沒有研究生、博士生,不需要給學生提供勞務生活補貼,一般的研究估計幾個月也完成了,申請到十萬經費,還是百萬經費區別不大。
反正都是花不完。
另外,就是研發任務的收穫了,‘任務二’的靈感值收穫有些出乎意料。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任務二】
【靈感值:29。】
“只有29點?是因為A級任務難度太高,獲得靈感太難了?”王浩仔細思考了一番,肯定的想著,“有這個原因,但不完全是!”
其實靈感值獲取的大概數值,根本不用去任務系統,只需要梳理一下腦中有關的知識和想法就夠了,做了會議上的報告演講以後,腦子裡多出了很多的知識,但是能帶來‘研發方向’的想法卻少的可憐。
研發,最重要的是想法、是靈感、是方向,知識就只是基礎而已。
好多年老的頂級數學家,已經無法完成大的數學成果,是因為他們的知識不夠嗎?
當然不是。
是因為沒有靈感、沒有想法、沒有正確的方向,年紀越大,腦子裡新穎的想法就越少,缺乏靈感自然無法完成研發。
“大概是因為……”
“在報告的過程中,多數學者只是集中精神去跟上思路、去理解,很少有人能在理解的同時,還能夠發散思維,或者乾脆聽不懂,就發散思維想其他內容。”
“所以,靈感方向很少,獲得的靈感值就很少。”
王浩思考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換做是在普通的本科課堂上,學生們只是正常聽講,有很多學生能輕易跟上講解,也有學生會發散思維想一些其他內容。
一大堆混亂的想法,篩選出正確的回饋過來,也許就能帶來更多的‘研究方向’、‘靈感’之類。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給一大堆頂尖的、年輕的學者,去講解簡單的、基礎的知識內容?”王浩想想都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