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的說,這些影碟陪伴了喬山的整個青春。
後來隨著年紀漸漸長大,他的影碟慢慢增多,已經攢滿了整個鞋盒子。他所看的範圍也不再侷限於香港電影,戰爭片、搞笑片、鬼片、愛情片、動作片、*****漸漸也都有所涉獵。
除了國內的演員,他還知道了國外有施瓦辛格、馬龍·白蘭度、空井·倉、聖澤·瑪麗丫……
……
再後來,科技迅速發展,大家都用上了智慧手機,
看電影只需要下載app開個會員。
喬山卻發現不知何時,自己已經沒有電影可以看了。
上班、下班、攢錢、房子、車子、面子、鄰里的攀比、朋友的疏離、家庭的變故……
他不知何時已經長成大人了。
也是因此,
喬山穿越後才沒有第一時間想到這是電影世界。
之所以剛剛能夠想起來,還要歸功於後世忽然又在短影片平臺火起來的那個彈棉花片段。
“司馬懿彈棉花”的形象真是太經典了!
……
這部電影裡故事的起因,是一位受傷的八路軍交通員將裝有日軍戰略進攻圖的油布包塞進弟弟二柱的手中,囑咐他一定要送到火車站接應的同志手裡。可是,情急之下,二柱卻將聯絡暗號“山重水複疑無路”錯記成“山清水秀找八路”,因此引發的一系列搞笑事故。
出場的主要人物,有縣城裡受掌櫃委派前去火車站擷取戰略進攻圖的二掌櫃秦貴;還有準備投奔八路參加抗日隊伍的順子和老么叔侄二人;以及茶館裡的說書人和追趕他們妄圖奪回戰略進攻圖的小鬼子部隊。
這是一部用喜劇表現手法展示嚴肅主題的經典電影。
……
可再經典、再搞笑,
喬山此刻卻是一點也笑不出來。
電影畢竟是電影,他不能指望後背上的大木盤子真的能擋住所有子彈的攻擊,原劇情裡順子能夠和老么一起順利逃出來,可換成他喬山就不一定了。
並不是喬山小瞧自己,
而是他明白一個道理:真實的戰爭永遠是沉重的!
……
喬山咀嚼吞嚥下最後一口燒餅,緩了幾口氣,臉上露出純潔的笑容,朝著院子裡翻撿晾曬地瓜片的大媽問道:
“於大姐,咱們村子裡有茶館嗎?”
“有!就在村口!”
一聲“大姐”叫到了於大媽的心坎上,嘴甜的喬山很快就從於大媽口中知道了茶館的具體位置。
……
生活讓喬山明白,
在村子裡,一定要和大媽大嬸們搞好關係。
或許她們不知道國家大事,前線戰況,但她們絕對知道村子裡面誰家丟了雞,誰家養了狗,誰家的孩子拉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