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魔法塔的磚石從階梯狀態,一塊塊挪移,重新恢復成看不出接縫的光滑平面,林就將注意力轉回到身旁那具大型天文望遠鏡上。
得益於深淵不下雨,也沒大風的氣候,任何暴露在外的裝置都不用特別的雨罩,也不會有什麼腐蝕損壞的情形出現。
就算是空氣中遍佈的硫磺味來源——二氧化硫,只要經過一定處理後,也不會再從其他地方飄過來。這算是空氣不怎麼流動的一大好處吧。
缺點當然也不是沒有,那就是深淵在同一海拔的不同地點,空氣比例上的差異,會比迷地,甚至是記憶中的地球都還要大。這是因為空氣不怎麼流動,所以很難時時刻刻維持著均勻混合的狀態。
儘管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時不用到高海拔區域,也會產生類似高原反應。不過好處就是,不管什麼裝置,只要做好前期處理,長時間露天放置也不會有太嚴重的自然損耗產生。
更不用說還有各種防護魔法,可以應對一些大大小小的環境麻煩。這也是為什麼林不堅持將魔法塔的頂層,蓋成像老家天文臺的模樣,建一個可開合轉動的屋頂。
另外一個有別與老家,不大不小的特點就是這具大型天文望遠鏡並沒有額外設定一座控制檯。
只要坐在目鏡前的座位,扶手上嵌合魔石的水晶球,就可以拉出一系列的儀表資料,並且控制望遠鏡的方向與仰角。
林就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啟動天文望遠鏡的基本功能。眼睛不用特別湊到目鏡上,就能夠從水鏡術螢幕看到轉接過來的觀測畫面。
毫不意外,畫面中只有灰濛濛的一片,看不到任何星辰。
把腦門上的紅花史萊姆抓了下來,按到扶手的水晶球上。本想透過這樣的姿勢,同時控制魔法塔與天文望遠鏡。但是想了想,林還是把史萊姆放回到自己的腦袋上。
最接近大腦的位置,可以最快感應到腦電波。
儘管距離遠一點,額外的耗時可能只是增加不到幾奈秒的時間。但面對從沒經驗過的事情,多一點優勢是一點,林也就不反對紅花史萊姆的特殊喜好。
當從提示音中得到所有人都就定位,芬已經到了深淵側門之雙塔的三樓,另外三個大齡學徒則是待在迷地側的魔法塔。林就知道一切都準備好了。
至於前魔王的禁衛軍團長……林一貫是不管那位的。反正就是一個魔法盲,幫不上什麼忙;本身實力又高,等閒傷不了他;性格冷淡,既不會主動幫忙,也不會扯後腿。這種人,當空氣就好。
沒有什麼倒數計時的必要,就只有下定決心的一摁!
但是事到臨頭,林突然發覺,像電影中或是現實中某些縝密的計劃施行,倒數計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它除了提醒計劃施行者時間有限外,更是一種催促。催促著施行者在時限歸零時,必須要按照原定計劃,把應該展開的計劃展開,把應該啟動的裝置啟動,不存在什麼模糊空間或踟躕不前。
回憶那些歷史大事件就好,究竟是在倒數計時歸零前,決定取消計劃的狀況多;還是那些沒有倒數計時,只待一個決心,最後卻迎來取消的狀況多。
當然,以基數來說,後者遠遠大於前者,如此比較似乎有些以偏概全。
不過深陷這種必須要親自下決定,親自摁按鈕的狀況後,林真心覺得不如有個倒數計時來嚇嚇自己。並在倒數為零的時候,也會因為緊張感,讓自己想都不想就摁下按鈕。
要不就是像午時殺頭一樣,反正伸頭縮頭都是一刀,不如把決定權交給別人,自己等著被砍頭就好……
好吧,最後那個推卸責任的想法擺到一邊。
估計沒有人會想要從自己手中接過這樣的責
任;要是讓別人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而他們又有決定權的話,放棄大概是最有可能的選項。林對此毫不懷疑。
所以一切責任,都只能自己擔起,沒人可以分擔的。林雖然早早就有了這樣的覺悟,現在看來,覺悟並不夠徹底。
要不也不會死到臨頭……不!是事到臨頭,自己又陷入了躊躇的情緒中。
最終,裝置是怎麼啟動的,林就好像斷片一樣,對這部分的記憶完全沒印象。反正當他回魂的時候,放在水晶球上的右手,已經被水晶球內部在啟動後的靜電光束照耀的忽青忽白。
大型天文望遠鏡的角度,很早以前就已經調整好了。所以控制方向的滑軌,以及控制角度的齒輪都沒有再額外進行操作。就只是顫了一顫,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林沒有將自己的腦袋瓜子湊到目鏡前,看著自己的成果究竟是成功或失敗。因為望遠鏡所照到的畫面,會精準無誤地轉接到水鏡術螢幕上。
這當然方便了像自己一樣的天文學家,不用在目鏡與記錄檔案中來回騰挪。就連記錄都不用自己動筆,自然有程式將所有畫面儲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