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質與王溥的建議都比較中肯和實際,契丹與大唐原本就是大麻煩,統一中原雖然與契丹無關,但如果能攻下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也在統一中原的計劃之內。只是契丹與大唐都很強盛,雖然現如今的大周發展的很好,但畢竟才建國兩三年,又經歷數場大戰,實力還是稍遜一籌。
柴榮也感覺現在提這件事情未免尚早,不過先取西蜀這個建議倒也不錯。畢竟西蜀這麼多年未動刀兵,偶爾出征也是鎩羽而歸,蜀國士兵戰鬥力太弱,想要奪取蜀國倒也不難。
李穀道:“下官認為不妥,所有人都知道西蜀可取,但為什麼沒人這樣做?其中有是有原因的。王相畢竟早年務農,不熟悉天下大局,雖然聰明過人,但說出這種胡話也不奇怪。”
“你什麼意思?看不起農民是不是?找茬打架嗎?”王溥當時怒了,看不起農村是不是?這時候攻打大唐和契丹分明就是自己找死,不打西蜀還打什麼?
李穀道:“王大人,你我都是文官,並非武將別開口就打架。”
“廢話,你要是武將我才不跟你打,我專打文官。”王溥無恥道:“我打不贏武將,文官裡面只要不是範質,其它人誰敢跟我打?我弄死你信不信?”
“王大人,你先聽我解釋行嗎?別動不動就打人,我認輸了還不行嗎?”李谷也挺尷尬,王溥前半生務農,雖然為人聰明,但文學也確實差了一點。而且莊稼人的脾氣和性格也很難改掉,確實真性情,但有的時候讓人鬱悶。
柴榮輕聲笑道:“王相也別鬧了,讓李學士說完行嗎?”
李穀道:“多謝陛下,多謝王大人不打之恩。其實想取西蜀幾乎不用重兵,只是入川之路極其兇險,易受埋伏,以我周軍實力想要取西蜀絕非難事。但取之無意,不但要浪費兵力與時間攻打,而且還要派兵駐守。若是守將再次造反稱帝,是否又要派兵攻打?西蜀就是如此,想攻並非太難,但想守卻是極難。任何人坐擁蜀地之後,都會認為山高皇帝遠,難免會有造反之心,所以不能先取西蜀。”
柴榮立刻點頭,李谷分析的非常到位。取西蜀沒有實際意義,而且派誰過去都不放心,就算是自己的親人也不敢保證他又在西蜀稱帝。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了無數次。
西蜀就是如此,不管派誰去,一看見中原局勢動盪,他就會在那邊稱帝。原本派去駐守的軍隊也回不來了,還浪費了攻打西蜀時所用的資源……難怪這麼多年沒有人發兵攻打西蜀,因為他們都看透了這塊地道路難行,入住西蜀之人可以隨時造反,朝廷很難監管。
其實柴榮最初沒有想通這個問題,他還以為攻打蜀國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經過李谷這麼一說,柴榮也發現蜀國不能打,至少在中原統一之前,不能攻打蜀國,否則這邊要是打架,那邊又造反了。
還好有王溥替自己擋槍,要不然的話被李谷直接懟回去,那得多沒面子啊?王溥這種真性情也是有好處的,所以柴榮沒有怪罪過王溥在自己面前失禮的舉動。因為王溥經常用自己的脾氣替柴榮擋槍。王溥也知道柴榮的想法,所以這種真性情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王溥尷尬道:“這回算你運氣好,說的還不錯。如果你胡言亂語的話,我鐵定把你給滅了。”
“王大人,其實你的武功很差,下官好歹也是樞密副使,雖屬文官但卻是輔佐魏大人掌控天下軍隊,下官的武功雖然不濟,但是普通十幾個士兵還是近不了身的。”
王溥道:“有怕什麼?我有範質啊,我打不贏就讓範質打。難道說你認為自己能打贏他不成?”
王溥越說越無恥,柴榮輕咳兩聲道:“你好歹也是宰相,打不贏就搬救兵,這算什麼本事?正在說重要的事情,你的脾氣也收斂一些。李谷,你也有錯,知道他就是這個脾氣,幹嘛跟他吵?要真打起來了,你的武功是真是假也不知道呢。”
“遵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