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同等級的人罵宗信他也不會生氣,不得不佩服宗信的心理素質。只要不對宗信動手,怎麼罵都是可以的,不過也要看宗信的心情,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算說好話也沒用。
“對了,準備等什麼時候再進攻壽州?”
“還是要等河水退潮,水位下降之時才敢出兵。南唐水軍強大,我們想要攻打壽州談何容易?壽州城牆異常堅固高聳,防禦修建合理,城牆如同鐵臂,怎麼撞也不動分毫。想要攻取壽州真的很難,上一次已經動用了數十萬壯丁攻城,雖然這些人戰鬥力很業餘,但畢竟人數眾多,結果根本上不了城牆垛口,全被打下來了,城門也完全沒有撞開。”
天涯道:“其實我也去壽州見識過,壽州的防禦力太強了,強取是肯定不行的,除非所有人都不要命,而且我皇兄只為攻取壽州,根本不管士兵死活,或許能在犧牲大半之後攻下壽州,但如果那樣做的話,南唐會立刻反擊,他們的軍隊一直都在壽州不遠處觀戰,雖然無法直接對抗,但他們絕不會放棄壽州這個重要的軍事基地。”
趙匡胤何曾不知,想攻壽州雖然是難,但並非沒有可能。但如果真的強攻,死傷必定慘重,而且戰後我軍未必有實力對抗南唐的正規大軍。
所以攻取壽州唯一的辦法就是慢慢蠶食,但是有一點問題……對方也不是傻子,只要開春水漲大周必定退兵,到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費。又讓南唐休整半年,再去攻打的時候壽州的防禦只會更強,不會轉弱。
“天涯,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幫你大哥和趙叔叔一點忙,我們實在是拿壽州沒有辦法。這幾個月的時間想要攻打壽州幾乎不可能,水漲之前必須退兵,如果繼續打下去的話,只怕大周現有的優勢都會被打散。”
趙匡胤也非常清楚現在大周的優勢在哪裡,但如果久攻不下,士氣受挫到時候怎麼打也不可能贏。雖然不至於將優勢變成劣勢,但長此對峙下去,南唐倒是有恃無恐,大周就太被動了。
趙匡胤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這種需要動腦的任務交給別人就行了。由其是這種需要大局觀非常好的人才能想出的辦法,普天之下,除了宗信這兩師徒之外,趙匡胤還真不知道有誰可以提出真正寶貴的意見了。
範質確實非常聰明,但他有的只是小聰明,這種大局觀還是遠不及宗信兩師徒,他根本沒有出過一個真正有建設性的提議。
今天正好看見天涯,向他尋問一下建議還是很有必要的。萬一的天涯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呢?或許能直接打敗南唐也說不一定。
天涯道:“趙叔叔,師父曾經教過我,一個人的手厲害,就專打他的手,一個人的腳厲害,就專打他的腳。就好比皇甫繼勳來說吧,他一雙鐵爪非常有威力,但如果鐵爪受傷無法使用的話,他的戰鬥力就可以忽略不計。攻城略地也是如此,南唐哪方面厲害,就盯著哪方面打就行了。”
“你的意思是……還是強取壽州?”
趙匡胤雖然聽見了天涯的話,但卻並沒有聽懂。哪個地方厲害就打哪個地方,壽州防禦堅固,難道就盯著壽州打?那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天涯搖頭道:“壽州只守不攻,就像兩位武林高手對戰,一方只守不攻,你需要為他頭疼嗎?最關鍵的就是壽州只會守,不會攻,早晚是一個死字。大周退兵是主要是因為南唐水軍強大,如果可以想辦法將南唐水軍幹掉的話,圍困壽州直至彈盡糧絕,並非難事。”
趙匡胤一聽這話,忽然有了靈感。他感覺自己知道應該如何攻打壽州了,雖然全天下的人都以為壽州是攻取南唐的關鍵點,這一點趙匡胤也並不懷疑。但是想要攻破壽州,就必須要拿另一個地方開刀,那就是南唐水軍。
壽州難取,但慢慢來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在於不能慢慢來,因為只要漲潮,南唐水軍便會佔領淮河流域,到時候截斷我軍退路,我軍便只能被困在水軍與壽州之間,情況就完全相反,最後就是死路一條。
但是……如果南唐沒有水軍的話,想要奪取壽州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嘛。
想通了這個問題之後,趙匡胤已經確定,想要奪取壽州就必先攻打南唐水軍。但問題就是南唐水軍強大,如何攻打?南唐水軍大概有二十萬之眾,但一般出兵也就是十萬左右,再多淮河就裝不下了。
如果可以在淮河上動一些手腳,將南唐水軍困死在淮河之中,然後放一把火將所有戰船全部給燒掉的話,那倒是有可能成功。
這時候趙匡胤想起了赤壁之戰,諸葛亮不就是用借東風火燒戰向這一招嗎?但是……對方應該沒這麼容易中計。更何況那時候會不會有風也是個問題,淮河這麼大,就算燒起來也未必能將所有戰船全部燒掉。
有些事情想一想,看一看是可以的,但真要去做就非常困難,甚至根本沒有可能性。
趙匡胤也在想,其實他們佔著淮河渭河上游這個優勢,可以先打水軍。但問題就在於怎麼打。天涯既然能一句話戳中重點,那麼再問一問也不是不可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