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李大人別信這種鬼話。”趙匡義道:“據我所知,劉彥貞此人素來驕橫寵貴,既無才能謀略,又不熟悉軍事,歷次任職藩鎮,專行貪汙暴虐,積累財產達萬萬,用來賄賂當權者。因此權臣爭相稱譽他,認為他治理百姓如同西漢的龔遂、黃霸,用兵打仗如同西漢的韓信、彭越。但此人並沒有什麼能耐,就是一個草包而已。”
趙匡胤一臉詫異道:“義,你怎麼知道這些事情的?”
“我們要攻打南唐,奪取南唐江山社稷,難道你們不知道做一些功課嗎?好歹想了解一下南唐內政,知道各個將領的特點,這樣才好對症下藥不是嗎?”
趙匡胤道:“需要這樣嗎?帶兵衝過去開啟,打贏了就繼續,打輸了就跑。實在不行就偷偷跑進城去暗殺對方主帥,我一直都是這樣帶兵打仗的,沒你這麼麻煩。”
王溥尷尬道:“上一次我們能奪回漢中周邊四州完全屬於是運氣,如果對方反應過來的話,我們必將遭到滅頂之災。”
王溥瞭解趙匡胤的戰術運用,這簡直就不是一個帶後打仗的材料。但趙匡胤的運氣真心不錯,每次都會遇到一些意外讓他贏得勝利。只可惜趙匡胤去暗殺敵軍主帥這件事情一直沒有成功過,王溥都開始懷疑趙匡胤是不是真的會武功。
李谷擺手道:“趙匡義,你既然如此瞭解劉彥貞,那你覺得應該如何應對?”
趙匡義道:“如同李大人說的一樣,劉彥貞若是劫斷浮橋,便斷了我軍退路,到時候腹背受敵,死路一條。咱們必須要退兵,但不要退得太快,一點一點的撤,這樣看起來更真實。如果全軍撤退,反而讓人起疑。我軍兵分幾路,分別退守浮橋,一般人看來這樣退確實有些奇怪,但那些自作聰明的人便會以為這樣撤退就是為了保證安全的情況之下,全軍撤離此地。劉彥貞必定會以為周軍內部出了問題,便會急忙趕來追擊。到時候我們退守浮橋,待劉彥貞的援軍追來便與他大戰一場,只要讓二哥帶兵劫斷劉彥貞後路,此人必死無疑。我們還能拿到很多援軍送給壽州的補給。”
李谷連忙點頭道:“好啊~此計甚好。趙匡胤,你們是親兄弟嗎?你弟弟這麼聰明,你怎麼跟腦殘似的?”
“龍生九子還各不相同呢,反正這是我們趙家的人,你有本事讓你娘再給你生一個聰明的弟弟。”
李谷真不想跟趙匡胤這種流氓抬槓,不過李谷倒是非常佩服趙匡義的本事,雖說年紀也不小了,但畢竟才只有十六歲,十六歲便有如此眼界和智謀,將來必定大有作為。
這種感覺不止是李谷有,身邊所有人都是這樣想的。趙匡義給人的感覺就是非正常年齡一般的成熟,趙匡義體現出的氣質絕對應該是三十幾歲,但他的真實年齡才只有16歲而已。
趙匡義自幼聰明過人,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拜入宗信門下學習。但趙匡義並未因此放棄,他熟讀兵法典籍,勤練武功,雖然才只有16歲,但他的能力遠比一個在戰場上混了幾十年的老將更優秀。
一般的小孩子敢在戰場上站穩身體不尿褲已經值得誇獎了,更不可能像趙匡義這樣不但要親自上陣殺敵,更要出謀劃策。他的心智要比一般小孩子成熟的許多,而且他的武功……不是一般的高啊。
趙匡義從小就受到類似英才的教育,由其是武功絕對要比一般人厲害得多。趙匡胤在他這個年紀還只是一個小屁孩而已,武功更是沒有可比性。
李穀道:“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見的話,咱們就依此計行事。先分批撤離,等待劉彥貞趕來追擊,到時候再殺他一個措手不及。趙將軍,你事先準備一批好手,只等你截斷劉彥貞的後路,我們就給他來一個前後夾擊。”
王溥忽然好奇道:“如果劉彥貞沒追過來呢?”
“來沒的話……”李穀道:“退守浮橋,等待陛下親征。”
王溥立刻點頭,竟然把這件事情給忘了。其實他們來也好,不來也好,周軍都沒有什麼損失。只待陛下柴榮的援軍趕到,立刻圍死壽州,同時攻打周邊幾個州縣,這樣便能起到一起的為何與限制作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