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清楚葉初棠說的沒錯,問道︰“不知道祁夫人想要收多少稅?”
“朝廷稅收的十之有一就行。”
這個比例算得上很低了,百姓一般不會拒絕。
葉初棠可能需要十年才能回本。
但沒關系,這是一件長期有效的事,只要水渠不枯竭,就能一直賺。
怎麼都不虧!
蕭何聽完葉初棠想要的稅收,放了心。
“祁夫人提的條件很合理,但百姓如今有了水井,不擔心灌溉問題,怕是不想費力氣挖河開渠。”
葉初棠不甚在意地笑笑。
“不想也沒關系,我會出工錢請他們,但蕭大人得提前和他們說一聲,井裡的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以後若想用河裡的水灌溉,那就按田畝數給錢,一畝地一次三十文。”
以西北的乾旱天氣來說,種子從種下到收割,灌溉不下十次。
每家每戶少說也有三五畝地,算起來收割一茬糧食至少得花一兩銀子。
這筆錢對農戶來說,無法承受。
但葉初棠提的條件沒毛病。
畢竟挖井這事,她是無償幫助農戶的。
活菩薩也要吃飯,總不能什麼好處都讓農戶佔了。
蕭何點了點頭,“祁夫人的話,我會和百姓說清楚,如何取捨,由他們自己決定。”
四人商量了好一會,可爾汗才匆匆趕來。
吃過飯後。
葉初棠長話短說,將所有計劃的重要事件提煉出來商量。
聊了將近一個時辰,敲定好細節。
“剩下的,你們商量吧,我得去書院了。”
宋景寧點了點頭,“等我們商量好了,就寫成文書,你再過一遍。”
“行,你們聊。”
葉初棠到英華書院的時候,下午的課剛開始。
學院的夫子多了,來上學的女孩也多了。
讀書聲朗朗,稚嫩又充滿力量。
崔舒月是院長,如今已經不教學了,是書院的管理者。
葉初棠直接去了她的書房。
“舒月,在忙什麼?”
熟悉的聲音響起,崔舒月連忙抬頭。
看到葉初棠來了,她放下手中的筆,笑著站起身。
“祁夫人,你回來了,快坐。”
說完,她就讓書童倒茶。
然後找出了葉初棠離開這段時間的日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