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瞪過來,“怎麼,你也要恨我了?”
“迪克十三歲,我三十了。”蘭迪淡淡回道,“不,我不恨你,我理解你這次為何特別生氣,”因為要是一個沒搞好,今天布魯斯會一次失去她、迪克和傑森,但這不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嗎?義警家庭就是如此,有本事布魯斯帶頭退出義警生活,那一切就結束了。
“我也理解就你的角度來看,我跟迪克的行為簡直是在挑戰死神,嫌命太長。我只是……累,親愛的。我想上樓休息。”
僅用累一個字來形容此刻她的感受,那是天大的輕描淡寫。但是,都被罵成這樣了,蘭迪哪敢讓告訴布魯斯她今天緊張得都宮縮了。
布魯斯張嘴,再閉上。
“噢。”他說。
蘭迪繼續看著他。
“那麼我能不能上樓了?”
叫人意外的是,在一起挨罵之後,迪克對蘭迪的態度突然好上許多。
看來共患難對迪克而言,是拉近距離的一種關鍵;盡管代價是與此同時,他正在單方面對布魯斯冷戰。
隔天,早餐時間,迪克自己搬動盤子、移到一個距離布魯斯較遠的位置,既不回應布魯斯的任何話,更不肯正眼瞧布魯斯一次。只要布魯斯試圖打破僵局,迪克就會垮下臉,散發出強烈的憤怒。
這像一臺擴香儀一樣。區別在於擴香儀散發的是精油薰香,迪克發出的則是怨念。
然而,迪克卻會微笑響應蘭迪的閑聊,注意這裡的微笑不是前幾天那種甜滋滋的假笑,是真正的微笑。
如果蘭迪不是在前幾個月內、透過體驗其他孩子們的青春期、逐漸習慣這個家庭其功能失衡的古怪方式,她會消化不良。
一方面,她有些受寵若驚,畢竟迪克十三歲版本)友好時確實很可愛,怪不得大家都喜歡迪克;另一方面,她多少懷疑這是種戰術。這很可能只是迪克正在對布魯斯發動消極攻擊。
布魯斯看似無動於衷。
在迪克去上學後,蘭迪忍不住問:“到底他是如何從現在這副模樣,變成未來的一縷陽光?”主要是問天。
布魯斯看了她一眼。
“迪克未來會成為一縷陽光?很高興得知。”他嘆道,神情與其說沮喪,更接近麻木。
蘭迪頓時提高警覺。
布魯斯麻木。為什麼布魯斯麻木。“難道他其實三天兩頭都……?”
布魯斯長長一嘆,聽上去已經像是個長期受苦的人。
“這還不是最糟的情況。”他說,伸手指向桌尾,“根據經驗,要是迪克更生我的氣,他就會坐到長桌的另一端。”
蘭迪下意識摸摸腹部,心想,在經歷養育迪克的艱辛後,布魯斯沒有直接放棄養孩子,簡直是個奇跡。
然而,迪克倒也不是毫無反省之心。
經過約二十四小時的自我反思後,迪克決定道歉。
更準確地說,迪克決定向蘭迪道歉且仍然無視布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