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又抽出一本看了看,再次吃了一驚,竟然是泰山派的絕學“五大夫劍”。
泰山有松極古,相傳為秦時所封之“五大夫松”,虯枝斜出,蒼翠相掩。太山創派祖師東靈道長曾由此而悟出一套劍法來,便稱之為“五大夫劍”。
這套劍法招數古樸,內藏奇變,是泰山派最著名的劍法之一,沒想到這裡也有。
李牧又抽出旁邊的幾本看了看。“泰山十八盤”“岱宗如何”“七星落長空”…
泰山十八盤,據說是泰山派昔年一位名宿所創,他見泰山三門下十八盤處羊腸曲折,五步一轉,十步一回,勢甚險峻,因而將地勢融入劍法之中。泰山“十八盤”越盤越高,越行越險,這路劍招便也越加狠辣。
大名鼎鼎的“岱宗如何”自不用說,是泰山劍法中最高深的一門。
這套劍法迫於怪異,其要旨不在右手劍招,而在左手的算數。算敵人所處方位、武功門派、身形長短、兵刃大小,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計算極為繁複,一經算準,挺劍擊出,無不中的。
一本一本看下來,有兩本劍譜竟然還是泰山派已經失傳的劍法。
李牧又抽了一本,竟然是衡山派早已失傳的“衡山五神劍”的劍譜,這套劍法李牧已在思過崖密洞習得,莫大先生也把這套失傳的絕學找回去了。
怪不得魔教長老能把劍譜刻石壁上,人家是真有劍譜。也不會到多少年後衡山派自家的絕學失傳,最後又透過他們刻下的劍譜找回來。
不出意外,衡山派的迴風落雁劍、百變千幻衡山雲霧十三式…這裡都有,甚至還有幾本衡山已經失傳的劍法。
李牧接著看下去,嵩山派的大嵩陽神劍,恆山派的萬花劍法,華山派的鐵線劍式,狂風快劍,失傳的清風十三式…竟然都能在這裡找到。
李牧稍稍輕點了一下,在這些劍譜裡面,李牧竟然找到了十一本五嶽劍派曾經失傳的劍法。
不過,即便如此,五嶽劍派的劍法,也只佔了這處貼有劍法標籤書架的一部分,剩下的有不少江湖大路劍法,一些已經消失的小門派的劍法。
還有一些,竟然是江湖各大派的知名劍法,峨眉的、武當的、少林的…各派的劍法這裡都能找到不少。
怪不得魔教會成為武林公敵,收集這麼多門派概不外傳的武功秘籍,哪個門派受得了。
粗粗看完劍法,然後是刀法,暗器,拳法。
在存放拳法的書架上,不但看到了許多少林寺的絕技,不出意外,張三丰手書的太極拳經,也赫然在列。
然後又是存放內功的書架,除了一些江湖大派的神功絕學,像易筋經,武當純陽功,紫霞神功…之類的沒有,其他的這裡大部分都有收集,連華山的秘傳心法抱元功,李牧也在這裡找著了。五嶽其他幾派的內功心法自不必說,這裡也有,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怪不得東方不敗武功這麼高,不僅是其天資高,和煉了葵花寶典的原故。這裡如此多的武功秘籍,作為養分汲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一個書架是雜書,上面不但有一些奇學怪技,還有一些外面失傳的孤本,不少價值連城。
走到最後,書架上竟有一個小抽屜,這麼多武功秘籍都擺出來了,還有什麼需要專門放在抽屜裡。
難道是…李牧緩緩開啟抽屜,不出所料,“葵花寶典”四個字映入眼簾,竟然是東方不敗修煉的葵花寶典。
李牧隨意翻了翻,他看過辟邪劍譜,兩者一些內容雖然有差異,練功理念卻是相似的。
把葵花寶典放下,抽屜裡似乎還有夾層,李牧當即來了興趣。尋摸了一會,果然就夾層,其內是幾張殘破的絲帛,上面隱隱有不少字跡。
李牧小心翻開一張殘缺過半絲帛,上面模糊的字跡映入眼簾,這些字跡娟秀而有力,似乎是女子所寫,內容卻讓李牧大吃一驚。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是故本派武功,以積蓄內力為第一要義。內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猶之北冥,大舟小舟無不載,大魚小魚無不容。”
這段話是絲帛儲存最完整的一段,下面關於修煉的方法,則斷斷續續,殘缺不全。
李牧瞪大雙眼,這不就是逍遙派的北冥神功嘛!相差四五百年,怎麼到魔教手裡了。
想起北冥神功,李牧又想起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難道這吸星大法,就是任我行根據殘缺的北冥神功,自己領悟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