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兒賣女,更是時有發生。
實在是糧價高漲,本身戰火就導致糧食減產,再加上一些商家囤積奇貨,讓糧價越發的高昂,簡直止不住頭。
鑑於此,李牧放寬了南陽地區的糧食限令,不但再次增加了二十多家糧店,居民單次買糧的額度,也放寬到一百斤。
如果有小糧商,想用這種方法採購糧食,倒也能採購一批。
另外,李牧又釋出一項新政策,持有糧票者,可以在公署名下的糧店,無限制兌糧。
只要你手中有足夠的糧票,要多少糧都可以兌給你。並且不限制這些糧食的去向,你可以自用,你也可以拉到外地販賣。
這項政策一出,南陽地區沸騰,特別是周邊地區的小糧商,齊齊趕赴南陽。
由此也導致了另一件事,糧票的價值徹底凸顯出來,原本李牧採用糧票加現金支付酬勞的政策後,許多被僱傭的工人還不理解,不想要糧票,只想要現金。
慢慢的,大家瞭解的糧票的價值,直接能拿去糧店兌糧,這才慢慢接受。
如今新政策一出,糧票越發的金貴,據說,如今市場上的糧票,價錢已經漲了百分之二十,仍然供不應求。
別看這百分之二十,相當於李牧用糧票發給工人五枚銀元的酬勞,工人把糧票拿到市場上去賣,能賣六枚銀元。
這是,送到手裡的福利。
以至於,現在的工人,都不想要銀元了,都想要糧票支付的酬勞。
李牧現在手裡不缺糧,每月差不多能從國外運回來五十萬噸左右的糧食,為了平抑周邊地區的糧價,也開始加大了糧票的發行量。
用於支付各種酬勞,以及採購國內的一些物資,認可度比法幣還要高,甚至能在周邊地區通用。
隨著這項政策的推行,大量的資金集中到南陽,讓南陽地區越發的繁華。
而且,另外一種目的也達到了,大量的糧食外流,起到很好的抑制糧價的作用,尤其是南陽周邊地區,隨著大批糧食流入,糧價開始漸漸回落,民眾總算能喘一口氣,李牧的目的也算勉強達到了。
由於航線的打通,除了帶糧食外,能帶的貨物也更多了,李牧不但採購了大量的軍需物資,各種國內稀缺的民用物資和商品採購的也更多了。
如此多的稀缺物資和商品,吸引來了眾多商家來此進貨,更多的資金向李牧手裡匯聚過來。
也讓剛成立不久的復興銀行,論資本雄厚程度,不下於國內的老牌銀行。
這天,李牧剛剛主持完水營的成立,新訂購回來了三十艘內河炮艇,被分成兩隊,一隊駐守南陽白河以及漢水,維護這條水道的安全。
一隊直接撥到了抗日聯合軍轄下,駐守在黃河水域,不僅要負擔巡視黃河的職能,還要協助抗日聯合軍,依託黃河天險,阻擊小本子渡河南下。
克欽地區龍城的建設方面,也推進得很快。
由於這裡離屯糧的大馬北部港口更近,開飛機單程三個多小時。極限情況下,一天甚至能跑兩個來回,帶十萬噸糧食。
於是,在龍城地區,李牧同樣囤了大量的糧食,大概有三十萬噸。不但是糧食,當地各種稀缺的物資,同樣採購了一大批堆在倉庫裡。
有糧有物資,目前,在牧武商行的協助下,龍城已經開始大規模吸納勞動力和流民。
西南地區本就不是糧食主產區,抗戰爆發後,如此多逃難的人口湧入,有點家底的還好說,好歹能買糧安家,湊合著把日子過下去。
對於那些南下逃難的底層百姓來說,沒錢沒糧,真的就成了流民乞丐了,再加上災民太多,地方根本救濟不過來,許多人只能白白等著餓死。
龍城地區招聘勞動力,並且管吃管喝,還發工錢,事情一經傳出,對於那些陷入絕境的流民,無異於多了一線希望。
再加上,牧武商行在西南地區設了不少報名點,只要報名就發糧,吸引了無數的人前來報名。
於是乎,一批批無處可去的饑民,瘋狂的湧入龍城地區,對於這種情況,果府自然看見了,但也裝沒看見。
這麼多饑民,他們解決不了,也救助不過來。留在西南地區也只能生亂,消耗本就不富裕的糧食,如果有地方能解決,自然求之不得。
於是乎,大批的流民,沿著剛剛開闢出來不久的道路,向龍城湧入。
這邊,李牧來者不拒,現在他是不差錢,不差糧,不差物資,就缺勞動力。
剛剛規劃好的龍城需要建,周邊的道路需要修,四周的基礎設施需要修建,一些水泥廠、磚廠、電廠、麵粉廠…之類的基礎工廠也要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