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主要是在南陽地區,儘量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要有書讀,有學上。
儘可能的普及四年小學義務教育。
李牧要求也不高,讓大家都完成四年小學義務教育,最起碼能讀書識字,不當文盲。
其中有天賦,名列前茅的,可以繼續上中學。
這方面難度很大,不是因為人才的問題,截止抗戰前,民國的識字率差不多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老師還是很好找的,主要是經費問題。
想要普及小學四年義務教育,整個南陽地區,可能最少需要新建一千五百所小學。
新建一所小學,即便大部分都是在農村地區,物料工價都比較便宜,加上桌椅板凳,基礎的教學工具,差不多也要三四百塊大洋,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如果要攤派,肯定會加重農民的負擔,他們可能寧願孩子不讀書,也不願意承擔這些沉重的攤派。
不少官員都憂心忡忡,生怕李牧真搞什麼攤派,以他的地位和權勢,只要下定決心,眾人還真阻止不了。
李牧只能說你們想多了,一千五百所小學的建設費用雖然不少,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多,也就五十來萬銀元。
考慮之後,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李牧自己出手補貼了一百萬法幣,相當於七十多萬銀元。不但一千五百所小學的建設費用不成問題,相應的初高中的建設、修繕費用也有了。
基礎義務教育就這麼解決了。
第二項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主要是道路、電力和通訊。
道路問題,李牧已經在南陽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幾條主幹道,更是全部修成了公路。其實,抗戰爆發前,國內的各個省份和重要城市,基本上都已經通了公路,南陽地區本身已經有了幾條和外界相連的公路。
這些公路修通後,南陽地區的交通和交流將會更方便。
電力問題,南陽目前有十一家發電廠,南陽城三家,下面的縣八家,還有不少縣份目前沒有通電。
李牧計劃,再修建一批火電廠,主要任務,當然是為接下來將要修建的各大工廠提供電力支援,有富裕的電力,也可以供應南陽城和民間。
目前,南陽城有三家發電廠,功率都不高,因為戰爭爆發,一些機器無法採購,自然也無法擴建,修新電廠。
現在南陽城裡,能用上電的家庭,不足十分之一。一是因為電價太貴了,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二是電確實不夠用,每天就發那麼多電,也無法供應那麼多人。
未來火電廠建起來,如果有富裕,到可以供應民間一部分。
然後是通訊問題,李牧計劃利用電報和電話,建設覆蓋南陽的通訊網路。
各個縣城,各個重要據點和鄉鎮、工廠、學校…都要通上電話和電報。
這些並不困難,抗戰爆發前,很多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通訊網路建的比這規模大多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徵兵和建設民兵預備役的問題。
地盤擴大了,手裡也不差錢,不缺武器,一個加強團明顯不夠用了。
李牧計劃徵召兩萬新兵,同時再組建差不多十萬人左右的民兵預備役。
南陽本身就有超過五百萬人口,再加上大量逃難避禍的人群,人口更多了。
徵召兩萬新兵,組建十萬民兵預備役,對地方的負擔並不重。
如今前方戰火紛飛,各地兵荒馬亂,南陽的安定繁榮也需要軍隊維護,這個議題,自然毫不意外被透過了。
接下來,就是實施建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