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哈默露出認真的表情,點了點頭,講道:「不錯,尊重確實是一段良好關係的開端,楚董的話讓我茅塞頓開,非常的感謝!」
楚歡道:「哈默博士太客氣了,我不過是說出一些自己的心中想法而已!」
阿曼德哈默再次講道:「不過楚董,我雖然對老家一直都保持著足夠的尊重,但是我們雙方之間畢竟是沒有什麼太好的聯絡契機,如果楚董能夠幫忙的話,不管是我個人還是我們西方石油都將會對這件事情感激不盡!」
之前所講的其實都是開場白,想要讓楚歡做這個讓他與老家那邊的高層見面的中間人才是阿曼德哈默這次邀請楚歡的真正原因。
楚歡早已經知道了阿曼德哈默的想法,對於阿曼德哈默進入老家的市場,楚歡是沒有什麼想法的。
正如楚歡之前所講的那樣,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已經註定了的,就以老家的情況來講,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肯定是會有無數的外資進入,這是大勢,根本不是楚歡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做出什麼改變的。
而楚歡唯一能做的其實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為自己爭取道更多的話語權。
比如......
「雖然西方石油的資金充沛,但是西方石油的發展還是太大了,用資金的地方也有不少,如果想要在老家進行投資,除了要考慮自己的現金情況,同時也要考慮老家那邊的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改變,不知道我說的對嗎?哈默博士?」
阿曼德哈默沉吟了片刻,便猜到了楚歡的意思,「如果楚董願意的話,我們可以聯合成立一家公司,共同尋求與老家的合作!」
這是楚歡在接到哈默的邀請之後,想到的事情,楚歡一直都想要尋找一個契機進入能源市場,之前想要根據尹朗的情況,等去歐洲的時候,與在法國的霍美尼見上一面,在曰本的時候入股三井物產,都是楚歡尋求進入能源市場的契機。
現在阿曼德哈默這個北美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找到了自己,楚歡依然想要藉助這個機會,然後進入能源市場。
而阿曼德哈默之所以在簡單的考慮之後,便同意與楚歡的合作,一是因為阿曼德哈默確實是非常看好老家的能源市場。
像阿曼德哈默這樣的人對老家的瞭解,其實是遠超很多人的想象的,而且北美對於老家的石油儲備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過調查了。
早在20年代的時候,北美斯坦福大學布來克威爾德教授對老家進行地質調查後指出:「老家是一個貧油的國家」。
同期,美孚石油公司在S北尋找石油也無功而返。
自此,「老家貧油論」廣泛流行。
但是在戰後,這個論調便已經開始站不住腳跟了,當時老家那邊陸續開發建設了兩大油田及其餘的各類油田(後面具體的不敢寫了,可能屬於敏感內容.......呵呵)。
到了73年的時候,老家已經可以向曰本等亞洲鄰國出口原油,使得包括北美在內的西方國家對老家的能源生產能力刮目相看。
當73年石油危機爆發之後,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對北美以及歐洲等國的石油禁運,讓老家成為了北美在內的西方世界眼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石油輸出國了。
甚至有人認為老家近海的石油資源將可能使老家成為第二個沙烏地阿拉伯。
當時北美能源安全研究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探討作為一個潛在的石油出口大國對北美供應石油的意義。
由於長期缺乏交往,北美並不瞭解老家的石油蘊藏量和石油工業狀況,但一些學者依然期待老家能成為北美石油進口的新來源國。
也正是在這一年,北美貿易團對老家進行訪問,隨行的就有北美州際石油運輸公司總裁安德魯吉普森。
到了75年,老家開始大規模地從北美進口相關裝置。
3月,老家YY集團與北美美孚石油公司簽署了進口油輪潤滑劑及油艙的合同,並與海灣石油公司及埃克森公司達成購買油艙的協議。
10月,老家從凱洛格公司購買了石油勘探裝置。
在同年秋季廣交會期間,老家還邀請北美貝克貿易公司、德來賽公司、利頓資源公司、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等公司的代表前往京城,商談「石油鑽井與勘探裝置」的進口事宜。
1975年11~12月,老家與北美因特資料公司、卡梅隆鋼鐵公司、卡特彼勒公司、道威爾公司簽署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油田裝置採購合同,同時還與利頓資源公司達成了購買海上勘探裝置的協議。
到了去年,老家又派出了考察團開始在歐美日等國家考察,考察的重點之一就是北美的石油技術。
老家機械進出口公司和老家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聯合派出了10名代表在北美進行了一個半月的訪問,集中考察了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俄克拉荷馬州、阿拉斯加州等地的47家石油公司,尤其對鑽井平臺、地震測量裝置與船舶、測井系統、井下裝置等裝置興趣濃厚。
兩個月後,老家又派出了一個更高階別的石油代表團訪美。
同年北美也派出考察團對老家的油田進行調查。
雙方在石油方面的相互試探,可以說是雙方國家開啟貿易通道的一個相互試探。
但是在這些考察的專案中,並沒有西方石油的身影。
這是阿曼德哈默非常著急的一件事情,他比任何人都看好老家未來的發展,但是看著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自己沒有辦法參與進來,這是他無法接受的。
所以楚歡的出現,對他來講非常的重要,尤其是今年,馬上就要有一個更大規模的老家考察團抵達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