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進來祁德尊辦公室7個人,等陸志廉走的時候,跟著區德廣進來的七個人當中只剩下了3個人。
而這三個人也是戰戰兢兢的,他們七個人既然是一個團體,自然也是利益團體了,現在被帶走了4個,他們3個還能有好?
喬約翰輕鬆的笑道:“算上住院的劉義山,你們這個團體應該是八個人,現在這個房間內剩下了你們三位,現在公司給你們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呢,你們三個一會兒同樣會被ICAC的人帶走接受調查,至於你們這些人的資料......
我們能夠調查出來你們的核心團體,自然也就不難調查出來一些可以讓各位吃幾年牢飯的材料,所以三位不用想著僥倖的事情。
第二個選擇就容易的多了,公司將會派來四位新人接替你們的位置,而三位要做的事情,就是帶領他們熟悉和合國際,並且將你們這個團體手中所有客戶資源移交到他們的手上,然後你們離開和合國際,至於你們之前做的那些事情,公司也不會再去追究了!”
那三人著實沒有想到,甲庫顧問公司將他們已經調查的那麼清楚了。
能不清楚嗎!
自從楚歡建立甲庫顧問公司的時候,就已經讓馬繼祖開始安排人盯著整個和合國際的管理層了。
甚至,在現有和合國際的管理層中,就有馬繼祖的人。
以有心算無心,這些人在開始的時候,便已經輸掉了。
根本沒有任何的資格跟公司進行談判!
可即便是這樣,和合國際也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將整個管理層的改革調整完畢,在開始改革調整之前,和合國際的管理層共有145位高管,等改革調整完畢之後,和合國際的管理層剩下了101名高管,同時被替換掉了七成原有的管理層!
可以說這樣的行為對於和合國際來講,就是一次大換血。
但也正是因為這次的改革,和合國際重新換髮新的生機,從一個暮氣沉沉的大型財團,成為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財團!
......
‘和合國際開始瘦身!’《天天日報》
與《真報》的關注點不同,《天天日報》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到了和合國際對外尋求涅槃重生的商業規劃上。
“據本報得到的訊息,就在今日,和合國際與利豐集團達成交易,和合國際將其名下泰和洋行,祺昌洋行的股份以5500萬港幣的價格賣給了利豐集團。
經過採訪利豐集團董事長馮汗柱先生,我們得知,這是一次對利豐集團,和合國際雙贏的交易。
利豐集團在收購了泰和洋行,祺昌洋行的股份之後,便成為了這兩家洋行的最大股東,利豐集團藉助這次的收購,擴充了自己進出口貿易的份額,產品的樣式,渠道得以增加,在以往,利豐集團主要的銷售方向是北美,而這一次在收購了這兩家洋行之後,他們便擴充套件了自己的歐洲市場,擴充了美洲市場,自此利豐集團成為了香江最大的貿易進出口公司。
並且藉助這次的收購,利豐集團旗下便有了利豐集團,泰和洋行,祺昌洋行三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利豐系,相信等利豐集團完成資源重組之後,一定會擴充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業務的。
和合國際同樣沒有損失,畢竟和合國際的前身之一和記洋行本就有自己的進出口貿易業務,並且與泰和洋行,祺昌洋行的業務高度融合,此次瘦身行為,不僅幫助和合國際去除掉了不必要的產業,同時為和合國際帶來了5500萬港幣的現金收入,大大的緩解了和合國際的現金危機。
本報記者已經觀察到和合國際的高層正在與印尼方的代表開始商談,相信這次的商談一定會是一個對和合國際非常有利的事情。
另外,本來記者還打聽到,和合國際的瘦身行動並沒有就此結束,鳳舞證券的老闆曹雲裳小姐,現在正在與和合國際進行商談,而他們這次商談的目標正是和合國際名下德惠寶洋行......”
《天天日報》的報道一出來,立即在香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德惠寶洋行,泰和洋行,祺昌洋行是和合國際名下的三大洋行,業務非常地廣泛。
又都是獨立上市公司。
現在竟然都被和合國際壯士斷腕了。
沒有人想到和合國際認真起來,竟然如此的嚇人。
不過這也讓很多公司在第一時間開始打起了和合國際名下其他公司的打算。
置地的大班紐壁堅,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了祁德尊詢問和合國際有沒有想法出售他們名下黃埔船塢的股份。
長實的董事長李家城則是打電話詢問了祁德尊,有沒有出售均益倉的意向!
新鴻基的董事長郭德勝則是詢問和記地產可不可以出售。
黃埔船塢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片優質的地皮,在另一個時空被李家城拿來發展成了黃埔花園。
和記地產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是和記洋行時期在香江買下的一些地皮。
均益倉大家就陌生一些了,實際上在最早的階段,均益倉就是均益倉米倉,後來成為了港島西營盤德輔道西285號至430號一帶早期的大型住宅屋苑,後來貨倉物業改建成了均益大廈及和富中心
面對這些詢價,祁德尊的統一回復就是現在和合國際並沒有出售擁有優質地皮的公司的想法。
雖然沒有明說,但透露出來的訊息也是和合國際在將來很有可能會將自己的商業重心放到地產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