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她盤算著今日田太后說的事情,權衡了半晌,忍不住在心裡冷笑。
那趙遷不過一個兩歲的孩童,連話都說不全,哪裡看得出什麼“聰穎機靈,孝順有加”,她有意這樣一提,果然母后就上了心。
恐怕對母后來說,趙遷最大的優勢便是年齡吧。兩歲的小孩,懵懂無知,並不記事。待他長大成人,至少還要十多年,這麼長時間,足夠母后將他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若是養不成,哪裡又尋不來另一個趙遷!
果然不論是誰,只要坐上這萬人之上的位子,就再也不願意下來。只可惜自己命不好,沒有投生成一個男子。
她出生時朝廷大破北方韃子,先帝賜封“安寧”,意喻她生來帶運,可保國家安寧。等到曉事,她比起先皇的諸多兒子,資質文才都勝過不止一籌。教書的大儒們說起她,都嘆息“憾為女子”,“惜是嬌娥”。
等到肅王兵變,父皇身死不說,男嗣被殺得只剩趙顯那個白痴。若沒有自己,以母后那連河東與河間都會搞混的頭腦,怎麼可能拼得過政事堂那些奸猾。
及笄時不想著給她選婿,十八時說不捨得,想再留兩年,待到如今都滿了二十四,做母親的覺得這政事可以處理得遊刃有餘,便來催她嫁人!
做慣了朝堂大事,連一州一府她都不看在眼裡,想到現如今要嫁給天然便要賦閒,不得有重用的駙馬,日日窩在宅院裡與一幫女子討論釵鬟衣衫,趙珠覺得自己胸腔都要炸裂開來。
可恨自己命不好,沒有生就一個男子!即使趙顯出了事,朝臣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旁支子弟,就是她親生的母后,寧可去抱養聽都沒聽過的趙遷,也想不到這裡還有一個先皇嫡親血脈的公主!
趙珠平復了下呼吸。
她幫著處理朝政十多年,連頭都不敢太露,若是讓御史臺的那些鴉雀知道自己一個公主幹政,怕是會像見到了腐肉一般呼啦啦地衝上來吧。
籠絡了這麼久,也不過得了一小撮不得志的官吏,還有一個田儲稍微得用,想要他幫忙做些事情,還要拿出足夠的籌碼來交換。
女帝既然做不了,她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不過欲仿前朝德陽公主,終身不嫁,代弟攝政四十年而已!比起韜光隱晦的趙顯,稚弱的趙遷顯然更符合她的利益。
母后想廢趙顯,她自然會幫上這一把。可笑朝中這些權臣,嘴上說著臣請皇上親政,聽說母后的想法之後,估計個個都把趙遷的祖宗八輩都翻了一次吧。
比起這些縮在京城的老狐狸,還是掌握兵權的那些個將軍公侯更值得拉攏。若是她手中有個二十萬精兵,又何苦在這裡挖空心思!
說起來,幾大將領中,諸衛上將軍張謙於錢財慾壑難填,只會一味哭窮喊苦,真打起仗來,跑得比兔子還快,算個好掌握的;上輕車都尉李狄雖是個老將,卻只曉得愚忠皇帝,半點變通都不會。這種人,只能換掉,不能留著。才打完交趾的定遠將軍折其護倒是個不錯的人選,可惜他才亡了老母,日前報了丁憂,等過上三年,早已不知是個什麼情況。
護國公周嚴……又太狡猾了,似乎沾了滿身的油,要抓些他的把柄才好得用。
趙珠就這樣列開朝中各大武將,一一考究著如何拉攏打壓,過了蠟燭都燃了一半才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