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說的沒錯。
岐山上下,確實對於昨晚的事情傳頌不已。
……
震驚,某吳姓魁首深夜酊酩大醉,吟詩作賦為那般?!
半夜三更,醫家魁首竟做出這樣的事!
醫家魁首吳駒深夜創佳句,名家公孫全疑成目擊者?
……
真正傳起來肯定沒那麼誇張,但也差不到哪去。
吳駒現在很想去名家的駐地,給公孫全那廝飽以老拳。
一看這貨就沒少在背後以訛傳訛,推波助瀾。
堂堂名家離堅白派新一代領軍人物,怎麼比七老八十的婦人還碎嘴?
不過還好這廝有分寸,沒把昨晚看見湘夫人的事說出來,不然壞了人家姑娘的名聲就不好了。
“這麼說來,白賺一個才名,還挺不錯的。”
吳駒笑了笑,自言自語道:“就是苦了蘇軾他老人家了,一首千古佳句就這麼沒了。”
送走韓非之後,吳駒陸陸續續又接待了不少對水調歌頭感興趣的人,有道家的、農家的、乃至陰陽家也來了人,但不是湘夫人。
“丁震拜見吳卿。”院外又有人來拜。
房內正在琢磨醫術的吳駒抬起頭,以為又是前來聊水調歌頭的,於是放下手中藥材,出了門,卻見一侍從站在院裡。
這不是呂不韋的侍從嗎?
吳駒對此人印象深刻。
呂不韋的侍從中,他只對四個人印象深刻。
其中兩個是治癒呂凝那天拔劍追了他幾百米的那倆,另外兩個是當初處死費達的,眼前的丁震就是後二者中的一個。
“所為何事?”吳駒問。
“呂相和大王請您一敘。”丁震道。
“行吧。”
吳駒簡單收拾了一下,便和丁震出了門。
……
穿越小半個岐山,當吳駒來到子楚和呂不韋所住別院時,看著院子前的景象,忍不住一愣。
院門口排著三五輛馬車,還有諸多帶甲帶刀的軍士排成一條長龍,儼然是一副即將遠行的架勢。
子楚、呂不韋、蘇長老三人正在院前交談,見吳駒前來,三人向這邊走了過來。
“大王,呂相,蘇長老。”吳駒打招呼。
“吳卿來得倒是挺快的。”子楚笑了笑。
“大王和呂相這是準備回程?何以不提前告知呢,我也設宴踐行,盡地主之誼。”吳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