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
(注:周朝的春節在十一月,秦朝的春節在十月,本書是套用公曆曆法,方便敘事)
吳駒走在章臺宮前的階梯上,手裡拿著奏章,是關於鹽業的事,吳駒來尋開陽公主,順便遞到章臺宮。
結果剛到殿門前,就聽到殿內傳來一陣噼裡啪啦的打砸聲,緊接著是子楚的怒喝:
“趙丹,趙勝,無能匹夫!安敢如此!”
吳駒驚得駐足,需知子楚是很少發火的人,很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吳駒認識他這麼久從沒見過他如此失態。
趕忙拽來站在殿門前的宦官,詢問發生什麼事了。
宦官苦著臉,說:“前段時間大王派了一支使團去趙國,想要迎回公子政,換取秦軍三年不攻打趙國,今天剛傳回了訊息,趙國漫天要價,又是約定十年不開戰,又是歸還上黨,這種要求怎麼可能接受,當然是談崩了!”
吳駒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嬴政。
不禁扶額。
說起來,這裡面也有他的事,或許是他引動的蝴蝶效應太嚴重,導致現在發生的許多事已經和歷史相比發生了偏移,比如平原君趙勝尚未逝世,本該在這個時間歸秦的嬴政與趙姬也還沒有回來。
子楚對嬴政母子十分在意,這在秦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情,這次迎回質子嬴政,他先禮後兵,先是派遣使者去交涉,隨後眼見談崩,又屯兵邊境,進行威逼,但趙相平原君趙勝不知道打了什麼雞血,這次態度出奇的剛硬,一力主張不歸還質子,支援這一決議的還有假相廉頗,平陽君趙豹等人。
這都是趙國朝堂上的重量級人物,最終趙王採納了他們的提議,拒絕歸還質子。
這問題可就大了!
如果秦國沒有太子,就始終是個問題,何況嬴政對於下一階段的秦國至關重要,不可或缺。
尤其是子楚在歷史上死於在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47年,而現在已經是前248年,子楚在位的第二年了!只剩下一年不到的時間。
史書不載其死亡原因,吳駒為其檢查過不下數十次,見其年富力壯,身體倍棒,絕不像因病而死。
偏偏子楚的父親,先王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後,暴斃而亡,父子二人一個在位三天而亡,一個在位三年而亡,不由引人思考,箇中是否有什麼隱情。
但起碼吳駒眼下看不出子楚身體有問題,所以他也無能為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話又說回來。
秦國這邊太低估嬴政的重要性了,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對未來的事情一無所知。
且不談未來嬴政的雄才大略,統一七國,君臨天下,就放眼目前,如果子楚的死無法避免,吳駒也未能阻止,那誰來繼承大統?
成蛟?還是不到一歲的子嬰?亦或者是子楚那十幾個年紀比子嬰大不到哪去的兒子?或是不成器的兄弟?
吳駒在思慮,暗自下定決心。
或許有些事,應該我去做!
他有一個構思了很久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