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祭祀?
之前不是搞過一次了嗎?
哦對,那已經是五個月前的事情了,只不過在吳駒這個從來沒經歷過祭祀的人看來,這種事情一年一次都夠頻繁的。
但在古代,時不時就要祭祀的大背景下,著實算不上頻繁了。
下了朝,他和一個司儀並肩離開朝堂。
現在的司儀那可不是後世主持婚禮的那個!人家是正兒八經的的官吏,管禮儀,雖然不是專門管祭祀,但也肯定是瞭解的。
司儀名叫劉軼,和吳駒關係還算不錯。
二人一同離開的過程中,吳駒就問了他為什麼要搞這次祭祀。
“當然要搞!按照禮法,戰爭前後都是要舉行祭祀的,雖然自從周王朝衰敗之後,也就是所謂的禮樂崩壞,所以祭祀不怎麼盛行了,但打了勝仗之後祭祀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劉軼說道。
“那我剛才聽大王和朝臣說,這次的規模會很大?”吳駒問。
“對。”
劉軼點頭:“好歹也是打了勝仗,滅了東周,就算東周再小,那也是個正兒八經的國,又是大王即位以來的第一場大勝仗,眼瞅著國庫充裕,規模大一點倒也合乎情理之間。”
吳駒作恍然大悟狀點點頭:“有道理!”
“行了,回頭再聊,一會大王肯定叫我們去商討一下祭祀的事情,我先走了。”
“好,有空請你喝酒。”吳駒說。
劉軼欣然同意,旋即離開。
吳駒也沒把祭祀這件事當什麼大事,左右和幾位相熟的朝臣打了招呼後,便打道回府了。
兩天後,傳來訊息。
那幫禮官不知道搞了什麼飛機,最終子楚同意了將祭祀規模做的大一些的提議,不過還是下令不允許大肆鋪張,只是適量放大,彰顯大秦國力。
祭祀地點將要從蘄年宮搬出去,原定的咸陽郊外,但有人說搬都搬了,那就再往東一點,告慰三川之戰戰死的大秦男兒,順帶著呈現我大秦東出之勢,一通議定後,選在了渭南城外,在咸陽和函谷關之間,距離不算很遠。
據說還要將九鼎搬過去,可謂是絕對的大手筆了。
吳駒實實在在的見過九鼎,那可是重逾千斤,搬運起來不簡單啊!
不過既然當初將九鼎從洛陽搬來了咸陽,那可是近八百里的路程,現在只不過往咸陽城外搬一段,充其量二百里,想來不足為慮。
……
咸陽城外。
蘇先生看著最新傳來的訊息,嘴角微微扯動,旋即將紙張焚燒掉,對一旁的竹瀝說:“走吧,是時候去迎接咱們這次的強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