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火也許知道樊道明自保的想法,或擔心他做出背刺行為,故意讓樊道明看到了謀殺鍾穎的整個過程,從上車弄暈鍾穎開始,直到最後鍾穎被溺斃在缸中,樊道明數次想阻止,但都沒鼓起勇氣,他記得前輩和他說過,要想和那些有錢人「玩在一起」,最簡單的方式是一起幹壞事,幹了壞事,大家就是兄弟了。
樊道明以為對方想和他「做兄弟」,實際對方是想將他拉下水。
讓一個人不敢揭發一件罪行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其成為同謀。
既然樊道明沒阻止他們殺人,那就是同謀,揭發他們,就是揭發他自己。
樊道明看著他們反覆溺嗆鍾穎,感覺他們不像是第一次幹這種事,尤其那個阿火,雖然戴著面具,但一雙眼睛十分狠毒,樊道明都不敢和其長時間對視,每次對視,阿火仿似都在用眼神警告樊道明,你要敢背叛我們,我們一定會弄死你。
樊道明想走,阿火不讓,直到凌晨,另外一名戴面具的女人到來之後,阿火才讓樊道明離開,那時,鍾穎已奄奄一息。
樊道明臨走時,發現那個女人摘下了面具,對著鍾穎的模樣補妝,將鍾穎的衣服穿在身上,又在鞋子裡墊了東西,在身高上和鍾穎保持一致,在女人塗抹口紅的時候,她透過化妝鏡瞥了眼樊道明,樊道明發現女子的長相和鍾穎頗為相似,經過特意化妝,在髮型和穿著一樣後,更是難分彼此。樊道明忽然想起,這個女人他見過,以及,他這才明白過來,為什麼鄭秋宣要特邀鍾穎參加舞會。
兩年前,鄭秋宣投資了一部網路電影,那部網路電影,正是某次舞會活動的資源置換結果,置換物件名叫韓美雪,那部電影的女主演便是韓美雪,樊道明當時還是協助組織者,但也因此受益,將龔秋以編劇身份塞入該劇組,想讓他先混個名頭,填充下履歷,為後續安排進公司,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做準備。
那部電影名叫《蛇島驚情》,原創編劇是黃晨,最初是雙女主,定的人是韓美雪和鍾穎,因為鍾穎和韓美雪長相頗為相似,一個飾演姐姐,一個飾演妹妹,非常合適,然而在拍攝初期,韓美雪發現鍾穎演技比她好很多,她覺得這是她自己爭取的資源,不想讓鍾穎搶了風頭,硬是讓出品人將雙女主改成了單女主。
拍攝完該部電影后,韓美雪認識到自己演技確實不行,索性放棄了從影夢想,化繁為簡,當了鄭秋宣的情人。
正是由這部電影的拍攝,讓鄭秋宣認識了鍾穎,他驚訝於鍾穎和韓美雪在化妝之後的神似,簡直就像親姐妹一樣,這讓他有了一個想法,
想和她們同時玩玩。他透過中間人向鍾穎提出了這個要求,被鍾穎拒絕了,這也間接促成了鍾穎的戲份被幾乎全剪。在韓美雪成為鄭秋宣的情人後,鄭秋宣並未放棄和她們同時玩玩的想法,一年多後,藉著舞會的契機,他向組織者提出了對鍾穎的特邀。
事情的因果迴圈,在韓美雪化妝成鍾穎的模樣後,連在了一起。
那晚零點半,化妝成鍾穎的韓美雪出現在了青瀾公園,她戴著口罩,撐一把雨傘,招手攔下了一輛計程車,坐了半個小時車,到達沙河下游後,她接到了阿火的電話,她下車,扔掉雨傘和口罩,在監控範圍之內,步入沙河,假裝投河自盡,實際從下游上岸,上岸後,她又將衣服換回給鍾穎,被同樣的河水所溺斃的鐘穎被放在了岸邊。
那晚的大雨持續了整夜,沙河波濤洶湧,為他們的偷樑換柱做了完美掩飾。
鍾穎的死亡真相在樊道明的講述下浮出水面,阿火一行人怎麼都不會想到,他們故意讓樊道明看到謀殺過程,是想拉他下水,斷了他背刺的念頭,誰知卻讓他成為了一條不受控制的「蛀蟲」,瓦解了他們近乎完美的殺人計劃。
當然,要沒有辛馨死亡事件的推動,沒有龔秋不小心放入兜中的那枚帶血鑽戒,樊道明絕不會輕易說出真相,結果也會全然不同,但很多事,仿似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往往都是某個不起眼的細節,最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反觀那個細節,實際又是諸多事件相互影響的結果。
沒有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事件的背後是一個個選擇的結果,做出選擇的是一個個人,是他們的恐懼、憤怒、貪婪、好色等諸多情緒和本能反應,讓他們做出了那樣的選擇,最終,選擇的結果都會反饋在自己身上。
好的壞的,不一而足,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