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鍾穎投河自盡。
沙河下游,靠近郊區的地方,有一處低矮圍欄,在圍欄右側,距離鍾穎投河自盡的地點五十米處,有一個監控攝像頭,是用來監控非法垂釣者的。
這個攝像頭,拍到了鍾穎跳河的整個過程。
零點五十五分,鍾穎從北面而來,穿一件紫外套,腳踩高跟鞋,挎一個銀色小包,戴一頂寬邊帽子。夜空漆黑,偶有閃電疾馳而過,霎時亮若白晝。大雨傾盆,雨簾如線,纏住鍾穎的身體。鍾穎沒打傘,任由雨水浸透全身。她走的不快,也不慢,每一步都很堅定,仿似知道目標所在,且知道必然會達成。她從路邊走向河岸,大約三十米的距離,用了將近一分鐘。走到河岸之後,她站在圍欄前,眺望洶湧的河面,渾濁的河水從上游奔騰而來,聲勢駭人。她看了幾秒鐘,然後翻過圍欄,一步步走入河中。當河水漫過腰肢的時候,一個浪頭襲來,將她的身軀捲入水中,再也不見蹤影。
銀色小包沉浮數次,隱入水中,帽子則一直順流而下。
清晨五點半,鍾穎的屍體在距離她投河地點一公里處被發現。屍體衝上了岸,被一個晨起趕著網魚的大爺看見。大爺撥打了報警電話,警察到來之後,迅速封鎖現場,展開調查。鍾穎的錢包在紫色外套的內兜,裡面有身份證,警方由此確認了死者身份。當警察歷經兩個小時,查到河邊監控,初步判斷鍾穎是投河自盡之後,那段監控影片也被洩露到了網上。沒人知道是誰洩露的。
影片傳播的速度超出想象,不到一個小時,便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榜。
平臺很快接到刪除通知,但刪的快,傳播的更快。
人們太久沒看到如此勁爆的社會性內容了。一段自殺原聲影片,拍下了一個鮮活的生命邁向死亡的整個過程。人們觀看影片,猶如親臨現場,諸多情緒在體內湧動,恐懼、好奇、興奮、激動。情緒會傳染,集體情緒漫延之後,會形成驚人的傳播速度。那時人們還不知道死者名叫鍾穎,是昨晚‘有料訪談’的嘉賓,直到一張照片被傳到網上,是鍾穎的真人照和監控影片中死者的五官對比。
至此,輿論才被徹底引爆。
很快,又一段影片上了熱搜,是昨晚那期‘有料訪談’中的一個片段,片段中蘇言溪對鍾穎的提問咄咄逼人,像是要強迫她回答一樣,鍾穎面露難色,仿似被戳到了‘痛處’,搖頭不願詳談,但蘇言溪緊追不放,連問三次,直到鍾穎提出身體不舒服,要休息一下才作罷。
這段影片猶如一根毒針,刺在了蘇言溪後背上。
蘇言溪知道,她被惡意剪輯了,自己的提問和鍾穎的回答並非連貫,中間隔著很多內容,剪在一起之後,誤導了觀眾的判斷,讓人們以為是她的逼迫才讓鍾穎身體不適,其實那時鐘穎只是想上洗手間而已。
接下來,數篇文章從多個角度分析此事,將有料訪談節目、蘇言溪、鍾穎,以及上個嘉賓徐若彤聯絡起來,表示兩位嘉賓先後在節目播出後自殺,絕非巧合,世上沒有這種巧合,但到底是不是蓄謀殺人,殊未可知。不過,她們的自殺過程皆很詭異,徐若彤穿一身紅衣在凌晨三點吊死在浴室上方自不必多說,單說鍾穎跳河的監控影片,同樣十分怪異,至於怪異在哪,眾說紛紜,有說行走姿勢不對的,有說穿著不對的,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鍾穎死得太果斷了,像是被什麼力量控制了一樣,一路走到河邊,翻越圍欄,邁入河中,直至最後被洶湧的河水吞沒,都沒有絲毫猶豫或掙扎。
網友們的討論熱情空前高漲,熱搜越壓,反而越變著花樣躥升。
上午九點,當蘇言溪趕到公司的時候,她的照片已經在網上傳開。這一次,她的臉上沒有打碼,除了那張西裝半身照之外,還有一張她去草原牧場旅遊,站在一匹馬旁邊的照片。
蘇言溪長相標緻,氣質大方,之前曾做過外景主持。上次,網友們就很好奇蘇言溪的長相,現在終於看到臉了,迫不及待地對她的長相展開討論,有稱她為‘狐狸精’的,有稱她為‘妖豔貨色’的,仿似是她的漂亮導致了嘉賓們的自殺一樣。
上午十點半,有一位自稱平臺‘前員工’的網友發帖,表示蘇言溪資歷平平,能來平臺任職,全靠走後門,以身體當門票。據說她上一份工作就因和領導關係不潔被人舉報,因此才被辭退,而當年那名領導,後來被挖到了平臺,也正是該領導,將蘇言溪拉過來的,兩人的關係,不言而喻。該‘前員工’還表示,蘇言溪不久前在一檔直播節目中出現重大失誤,本要停職,最後卻只是被調到了訪談節目當主持人,顯然是有人在包庇她,縱容她。
蘇言溪知道網友們說的領導是誰,就是她的導師樊道明,如今是平臺副總。上一份工作,樊總就是她領導,可她與樊總從未有過‘關係不潔’的傳聞,她離職純粹是個人原因。後經樊總引薦,她來到了這。樊總信任她,欣賞她,她也視樊總為自己職場以及人生路上的老師,對他非常尊重。
蘇言溪很生氣,網友們詆譭她也就罷了,為什麼連樊總也一起詆譭?
難道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隨口一說,就可能釀成別人的一場悲劇嗎?
蘇言溪第三次找黎墨,終於找到了。
辦公桌上又多了一盆仙人掌。
黎墨的臉藏在仙人掌後面。
“我知道文章是你寫的。”蘇言溪說,“立刻給我刪除,刪的乾乾淨淨!”
“發出去的文章就如潑出去的水,如何能收回?”黎墨西裝革履,背頭梳得一絲不苟,手裡捏著一個小型指甲剪,正在替仙人掌修剪刺頭。
“我警告過你一次了。”蘇言溪說,“從法律層面上來說,你這是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