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已經變得鴉雀無聲。
畫風的突然轉變,一時讓人接受不能。
見到大熒幕上,前方一群工作人員圍著小果在打轉,後面一排人用計算機軟體在分析。並且構造出各種外形人設,而光哥就彷彿像是工程師,不斷的對小果“這件商品”進行除錯。
底下的粉絲驚了。他們根本沒想到,自家愛豆居然是這麼“生產”出來的。並且在驚訝過後,還帶來了深深的好奇。
元泉同樣驚了。這應該就是藝考吧?怎麼像賣豬仔呀?如果是這樣培養出的藝校生,那是人性的淪喪?還是道德的扭曲?太過分了吧?
容光卻在暗暗點頭。
其實藝校生和偶像練習生的培養是不同的。一個需要挖掘出藝術天賦,一個就是流水線生產。從某方面說,確實就是“商品市場”。
比較典型的就是韓流偶像團體。真的就是流水線,而且無所謂什麼整容。反正就是生產出你們需要的愛豆。既然是商品化生產,那當然流水線、標準化效率最高啦!
在這裡,不能把那些偶像當成人,他們就是一群包裝精美的洋娃娃!
當然,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那麼的誇張。畢竟……還是人!多少需要點人性的。
不過放在影片裡,有了這樣的藝術虛構,就更凸顯出戲劇性。一個冷酷無情的產品生產者,一群懷抱明星夢的少男少女?這就為未來的劇情埋下伏筆了……吧?
對於這樣的開頭,容光還是比較認可,無論未來向藝術片發展,還是向商業片,甚至喜劇片,都可以很順利的展開,奉獻出一部誠意作品。
&nmp!再這麼下去,會不會成為反派專業戶?直接對標成奎安老師?
……
果然,故事繼續:
經過一番挑選,娛樂公司留下了五男五女十位偶像練習生。由於小果出色的外形,他同樣被挑選上了。
就是其他練習生多少都有些基礎,小果卻根本沒有絲毫的才藝。於是在才藝培訓課上,他就出了種種洋相,不斷的被光哥責罵。不過看在生活費的面子上,他一直在咬牙堅持……
……
看著看著,容光就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按照娛樂題材的那種套路,應該有個到處使壞的競爭者。方便主人公扮豬吃虎,裝逼打臉。
還需要有個軟妹子,情竇初開的那種,多少玩些曖昧鏡頭。
當然,什麼熱血、勵志、墮落、爭鬥,包括墮胎、n角戀什麼的都可以……,還有藝術追求、人生感悟等等,什麼都可以加一點,也可以全部加進去,索性弄個大雜燴。
就是大雜燴嘛!那就變成了畢導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只要你自己不尷尬,那就變成別人尷尬了嘛!咳咳!
雖說那些老套路很俗,但起碼也是一部過得去的影片。可是這部《偶像》……?畫風突然轉變,變成了李小果的個人秀?
這……?容光突然恍然大悟,這特麼的就是偶像寫真電影啊!
應該說,在這部影片中,肖彥良花費了一番心思,並且他的能力足夠。在一個很吸引人的開頭後,影片很自然的變成了寫真秀,開始對李小果全方位無死角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