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不去討論誰是誰非。但雙巨頭劇組,往往就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比如姜聞後來的《尋槍》。又比如在《寄生蟲》裡,容光主動退出。
越是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就越是有控制慾。在這方面,幾乎是無法妥協的!
工業光魔的實力確實很不錯,他們拿出的特效,能夠符合容光的要求。
“維克斯,除了這幾處需要修改,其他的我可以OK!不過加錢免談!”
“哦,容,你怎麼能做負心漢呢?沒看到姑娘們可憐的表情?”一說到錢,維克斯就開始了死纏爛打,“你工期太緊張了,不加班沒法完成。看到了嗎?我們特意為你邀請了黃!還有姑娘們需要熬夜!她們的生理期都變得不正常了!”
一想到那群摳腳“姑娘們”,容光就有點作嘔:“給你加10萬,算你們的獎金!”
“NONO!120萬!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你特麼的搶銀行?最多20萬!”容光一拍桌子。
“115萬怎麼樣?怎麼樣?”
“靠!你就是這樣討價還價的嗎?”
“姑娘們!行動起來!給容一個甜蜜的香吻!謝謝這位好心的大老闆!哈哈哈!”
“臥槽!”
“……”
工業光魔的辦事確實很認真,但要起錢來也確實夠不要臉。最後就加到了85萬美元,依然在容光的心理範圍之內。
回想起十幾年後,國內到處都是五毛特效公司。直到那個時候,才真正擺脫了好萊塢特效公司的黑心手段。然而現在,連五毛特效的技術都沒有啊!
……
終於和平克斯見面。
一見到容光,平克斯就誇張的相迎:“容,早就在等你了,我們CAA早就安排好了。你根本不知道,現在你有多出名。”
“哦?有什麼新情況嗎?”
原來《寄生蟲》在戛納獲獎後,突然出現的現象級口碑,讓所有人都變得措手不及。
本來按照哈維.韋恩斯坦的安排,在戛納獲獎後,再順便去刷幾個小獎。要一直等到年底,才會在北美小規模的點映。
一來,這可以慢慢的預熱;二來,等到頒獎季才會全面發力。如果最後能夠運作成功奧斯卡獎,就可以北美大規模的上映。保證利益的最大化!
畢竟這是藝術片,又不是商業片。藉著奧斯卡獎的宣傳,獲得4、5000萬的北美票房還是能保證的。想要票房更高,那難度就比較大了。
隨後就是錄影帶市場的長期收益。優秀的藝術片,收益期往往會是相當漫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