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熒幕上打出最簡單的片頭——熊孩紙工作室,影片就正式開始。
中景鏡頭:一名軍人單腿跪在一塊石碑前。鏡頭慢慢拉近,原來他正在擦拭清理國碑。接著又是一個臉部特寫,這位年輕軍人眼神銳利、表情堅毅。
隨著那軍人站起,轉身離開,立刻拉出了他身後的全景。背景音樂響起了《打靶歸來》的輕音樂版本。
就見那軍人的身後,一片草原丘陵風光。幾位戰士有的拿著望遠鏡在左右觀察,有的持槍保護。等走了十幾步,突然草叢裡一個隱蔽的狙擊組站了起來。立刻引起觀眾們的一陣驚歎。繼續走了幾步,遠處一個機槍組同樣露出身影。
漸漸的,後方兩側山頭上的掩護組,埋伏在四周的暗哨,後路保護的後勤組……
根本不需要旁白,觀眾們立刻就有了自己的判斷,這是一支守衛國境線的精銳小分隊,而那軍人就是他們的帶隊軍官。
隨著畫面的繼續,那支小分隊就慢慢的從戰鬥隊形轉為了行軍隊形,佇列整齊,凸顯出訓練有素、紀律嚴明。
然而見到一輛裝滿貨物的馬車,正在很艱難的上坡。一聲令下,所有的戰士立刻幫忙推車,並且和趕馬車的老漢說說笑笑,體現出了軍民魚水情。
而那軍官依然表情嚴肅,沒想到坐馬車上的那位姑娘,她笑著遞過一杯水,卻突然潑了那軍官一臉……
鏡頭一黑,就聽到姑娘銀鈴般的笑聲……
“拍的很犀利。”身邊一位同伴讚歎道。
黃嶽態點點頭。這其實就是鏡頭語言。短短三、四分鐘,光靠那幾組鏡頭,裡面根本沒有一句臺詞,人物形象卻馬上立體豐滿了起來。
不過用黃嶽態的眼光來看,導演確實很厲害,攝影技巧同樣很優秀,但……也就那樣了。真正攝影的難度其實並不大,不少自己的徒子徒孫都能夠做到。
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反而是那隊軍人的表演。這肯定需要頂尖的特種部隊顧問。能夠設計出這樣的特種精英鏡頭,也只有中美俄等少數軍事強國了。
熒幕上打出了——閃電追擊。接著就是主創名單。
黃嶽態就有點好奇,詢問身邊的徒弟:“阿榮,那個容光是不是拍《加一個長鏡頭》的那個?”
“就是他,就是剛才的那個主演。”
“現在的年輕人很厲害咩!”黃嶽態微笑道,“他上一部我也看過,拍的就比較簡單,沒有什麼技巧。”
“師傅,他上一部就用了3萬美元!”
“呵呵。不過動作片和藝術片是兩種型別。可以說隔行如隔山,那個容光能玩得轉嗎?”
正說著話,畫面再次亮起,出現了幾個調皮搗蛋的熊孩子。
原來一開始是夢中回憶。
主人公名叫張華(容光扮演)。他已經在部隊退役,正好假期在家,照顧鄰居家的那幾個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