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發現了容光的舉動,曾璃就惡狠狠的回了個鬼臉。
“呵呵。”既然如此,容光就有了決定,在影片中,就把女主直接毀形象吧!還九頭鳥妹子?居然還敢和導演鬥?你不知道,有個九頭鳥妹子已經很乖巧老實了嗎?
“哦?誰請客?”付彪好奇問道。
“向生向太。”既然到香港拍片,那麼肯定需要本地人照應。容光繼續微笑說道,“彪哥,其他人會留在賓館,主創就一起去。這裡順便通知一下,你等會兒別忘了打扮。”
“是嗎?”付彪驚喜交加。此時的向生向太,他們就是港臺圈裡頂尖大佬,“光少,你們以前就認識?”
“不認識。就是到地方拜碼頭罷了。他們也客氣,請了咱們這個局。”容光回答的含含糊糊。有些事還是要藏拙,別過分的刺激別人。當然,如果別人能夠自己發現真相,那就順便凡爾賽一下。
隨著北美市場的火爆,《加一個長鏡頭》陸續的在全世界各國市場上映。而有了北美的指路明燈,宣發力度就變得完全不同,宣發方向更有了重點。
“奇蹟般的電影,3萬美元成本,換來北美近億票房?”
“300萬美元購買3萬美元的電影?原來哈維.韋恩斯坦不是小丑,我們才是小丑!”
“謎之33分鐘,不斷挑戰觀眾忍耐極限!”
“法國佬的電影節,除了讓人昏昏欲睡,偶爾還能出現令人驚歎的電影?”
“……”
好吧!忘了最後一條今日乳法。
應該承認,目前這個年代,北美票房榜的影響力,已經遠超普通人的想象。
光說那種好奇心?3萬美元,票房近億?謎之33分鐘?挑戰觀眾忍耐極限?
於是成千上萬的觀眾被吸引到了電影院,導致各國的票房節節高升。而且同樣的道理,只要看過電影的影評人和名人,無論內心會怎麼想,但只要一面對媒體,就只剩下一個“誇”字。
輿論方面等於變相的控評,又導致了後續觀眾不斷湧入電影院……
歐洲各國市場就不多說了。這裡本來就是藝術電影的老根據地,有大批的小資文青,票房走高就變得理所當然。
日韓市場更是出現了奇蹟。比如說本子市場,票房已經直奔40億日元而去?要知道,就是原版的《攝像機不能停》,那已經創造了奇蹟,票房也不過就是30億日元,而且還是十幾年後的本子!有了十幾年的通貨膨脹!
不得不說,美國粑粑確實給力,日韓兩國又特別的老實聽話。再加上日韓文化中,特別喜歡這樣的頭鐵熱血題材,因此票房表現居然比原版都要好的多?
而在港臺東南亞,更有了華娛電影的加成因素,再加上華人的自豪感。票房表現同樣是一路走強。
雖說到目前為止,《加一個長鏡頭》還在香港的上映期,並沒有得出最終票房。但中國星的這次發行,盈利起碼在一千萬港幣以上。
因此對於容光的前來香港,向生向太就請客吃頓飯,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PS:本文書友群——149394558
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