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決定,容光就開始仔細分析《攝像機不能停》的原版內容:
《攝像機不能停》是部“戲中戲中戲”。
電影前三十七分鐘,講述了一個劇組在一家廢舊工廠中拍攝喪屍劇,結果女主角演技稀爛,一個鏡頭拍了42次了還無法透過,讓導演瘋狂大發脾氣,而拍攝正無法繼續進行時,劇組突然遭受到了喪屍襲擊,但追求真實感的導演卻並沒有停止拍攝,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攝像機不要停,拍最真實的喪屍片。
於是,劇組的人無奈之下,只能一邊逃避喪屍的襲擊,一邊進行拍攝,攝像師、採音師、導演助理、化妝師,甚至男主角都接連喪屍化,最後僅女主角一人殺出了一條血路,得已生還。
僅從前三十七分鐘來看,《攝像機不能停》就是一部低成本、拍攝得極為粗糙的大爛片,表演生硬,劇情無腦,穿幫無數,唯一的亮點僅在於一鏡到底,但令人意外的是,三十七分鐘後才是電影正式開始之時。
接下來鏡頭一轉,時間回到了一個月前,開始為觀眾講述這部超級大爛片籌備的始末。
那位導演人到中年,在業內混的很落魄。但機緣巧合之下,在朋友的介紹下接了一個新節目——大製作人看中了他的特長:預算需求低,拍攝速度快,但效果還能馬馬虎虎,說得過去。
由於新節目是直播形式,有些迷糊的大製作人就提出:由於是直播,必須一鏡到底,中間不能停,不然算放送事故;準時開播,準時結束,不然還是算放送事故。
雖然感覺到這個策劃就是個腦殘智障,但總比事業落魄來得好,起碼也是個機會,於是那導演還是很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相當荒唐的挑戰。
然而當劇組籌備正式開始後,一連串麻煩才真正開始。
那中年導演沒名氣,習慣了對現實妥協,有些低聲下氣,在劇組內威望極端不足。而劇組各路人馬同樣也是各種么蛾子。
有毫無演技,毫無敬業精神的;有小明星擺譜,自己演技差,卻到處指手畫腳的;有酗酒的……
整個劇組中,除了那導演,基本上都抱著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心態,沒什麼人真正在意節目的成敗,而等籌備工作終於完成了,到了開拍日,一切惡果瞬間就爆發了出來。
隨後就是一連串巧合意外的悲喜劇。
有演員偷情,雙雙出了車禍無法到場。導演夫妻無奈只能臨時救場頂班。有酗酒的爛醉如泥,根本沒法出演,大家只能開始即興表演,隨機應變,但正混亂著呢,飾演採音師的那位腹瀉犯了,瘋了一樣要出門,攔都攔不住……
反正就是一地雞毛。不過面對重重困難,那中年導演依然想要挽救節目,不甘的大喊道:攝像機不能停!
受到了他的激勵,劇組所有人終於開始積極主動起來,並且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一鏡到底,完成了這部長達三十七分鐘的大爛片。
這其實就是部反轉片。影片最後,觀眾們才能明白,為什麼有些表演會很不自然,為什麼有些劇情會那麼古怪,為什麼某些鏡頭會穿幫……
……
然而那些對容光來說,全都無關緊要。關鍵是這部影片成本足夠低,但完成度又相當高。尤其是立意還算不錯。算是一部對所有電影人和影迷的勵志型別的致敬片。
哪怕我們拍出來是爛片,其實一開始也沒人想要拍爛片,背後總有許多人在努力。也許是水平不足,也許是條件受限,也許遇到了意外,最終結果很不好,引來了罵聲一片,但背後我們仍然努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