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蘇城再次見到了張無忌、楊逍以及朱元璋等人。
整個大堂之內,此時聚滿了至少也有百多人,明教的高層、義軍的高層等等,熙熙攘攘地聚在一起,但卻相當的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場中的蘇城、朱元璋以及張無忌三人。
“蘇公子,未曾想到,張士誠竟然是您的人,如此說來,天下義軍果然是一家,所幸此前我等並未發生衝突。”
朱元璋龍行虎步,言語間有著極大的感染力,身後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等大將。
雖然這些人武功一般,但恰恰是這些人,才是義軍真正的中流砥柱。
如今義軍能有現在的規模,可以說與明教高層關係不大,兩者之間早已割裂嚴重,之所以未曾發生內訌,不外是有元庭這個存在威脅罷了。
“也是此前隨手而為罷了,比不得朱壇主,闖下了如此恢宏的基業,明教有今日這番局勢,離不開朱壇主你這樣的豪傑之輩。”
蘇聽出了朱元璋的忌憚,卻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撇開立場不同,朱元璋這樣的人物,的確是令人欽佩。
若非時代侷限性,蘇城相信,朱元璋定然能做得更好。
可惜,他們兩者註定難以共存。
“蘇大哥,朱壇主,你們都是當世的英雄豪傑,不過眼下我們還是商量一下,如何應對汝陽王的大軍吧。”
張無忌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出聲打斷蘇城兩人的談話。
在場之人都是聰明人,哪怕張無忌也是如此,他只是心性單純善良,卻並不代表傻,蘇城悄然佈置了太湖的義軍,如果說沒有什麼心思的話,那才是無人相信。
張無忌不在意權勢或者皇帝的寶座,但其他人就未必了,不僅僅是朱元璋,楊逍等人也必然對蘇城有些想法的。
“在下初來乍到,很多事情尚未了解,朱壇主與元庭打交道多年,想必心中早有應對之策,不如先說來讓大家聽聽如何?”
蘇城向張無忌點點頭,而後又看向了朱元璋,態度也比較誠懇。
朱元璋此人文治武功,在歷史上也是排得上號的,哪怕是比起其徐達、常遇春等,朱元璋的作戰軍事天賦也不差,麾下還有徐達、朱升、李善長等人,面對汝陽王的大軍,必然是早就有所決斷了。
“汝陽王麾下八十萬大軍,我義軍一方,斷然不能正面對抗,否則就算能勝利,也必然是一場慘勝,元庭家大業大,能承受數次失敗,但我方只需要一次失敗,就可能被元庭徹底殲滅,所以眼下我等能做的,唯有堅壁清野,以挫敵銳,化守為攻,出奇制勝。”
朱元璋朝在場之人拱手,沉聲說出了他的決斷。
義軍縱然集結完畢,在面對八十萬大軍時,人數也很難佔據優勢,元庭大軍雖然不負百年前蒙元鐵騎的風采,但也不是這些義軍能抵抗的。
義軍之中的確不乏精銳,但更多的只是烏合之眾,打打順風仗還可以,一旦戰場中出現劣勢,很可能就會直接炸營,義軍瞬間便會大敗了。
蘇城點點頭,暗道這朱元璋的想法,倒是與他類似,雖然兩者考慮的角度不同,但抉擇都是一樣的,絕對不能正面抵禦元庭的大軍。
“朱壇主說得不錯,絕對不能正面抵禦元庭大軍,還有一件事情,諸位可能有所不知,元庭內部其實也矛盾重重,汝陽王不可能長時間南下的,最多一兩月的時間,必然是要返回大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