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奉義轉生開新朝成道化樹散靈氣
金屋千鍾非當,富貴榮華平常。功成業鑄祈人見,但願衣錦還鄉。
熟識附和幫腔,親朋緊簇花堂。但看世人不如我,如此意氣輕狂。
上回說到成道奏報天庭,請旨令恆元宮三千山兵遠赴兩界山戍守,以防婆羅門教趁機東進,天庭恩准,成道又保薦奉義成為人王地主,天庭遲遲未予准奏。成道自思此事緊急,因此帶著奉義前往梵淨山拜見彌勒佛祖,請佛祖相助奉義轉生。待奉義返回,早有四不像在府上等候,言語一番,翌日後,天庭恩旨,命奉義下界為君。成道一番囑託,命五家仙隨身護衛,相助奉義成就霸業,方才令禮部派人送往三宵娘娘處。儀仗行至半路,那四不像也率著天庭吏員在雲上等候。見了奉義車駕到了,四不像連忙下輦,緊走幾步過來施禮,言道:“小弟恭候兄長多時。”其實奉義早就看到四不像車駕,但五家仙在旁,不能離座相迎,只得裝作不識,暗令車伕快走勿停。那四不像哪裡知曉此中詳情,還道是奉義得了聖寵,早將二人情義拋在腦後,因此怔在當下。
早有天庭吏員看在眼裡,急急燃了火符,不一刻,天使便至,令四不像暫迴天庭候旨。四不像又氣又惱,隨著天使徑迴天庭,凌霄殿見駕。玉帝怒道:“你口口聲聲言稱那銀鬃犼已然痛改前非,為何對你不理不睬?莫不是你為享受人間富貴誆騙於朕不成?”四不像連忙跪倒言道:“小奴萬死不敢行這欺君之事。那銀鬃犼確是言之鑿鑿,此番冷落小奴,恐是畏懼李成道淫威所致。只要陛下恩准,小奴願再去尋那銀鬃犼,令其前來寶殿見駕,當面立誓。”玉帝言道:“區區小事,何必大費周章,你暫且回府,朕自有安排。”四不像聽罷一怔,怏怏而退。待過了三日,禮部方才得了旨意,再擺儀仗,送四不像前往三宵娘娘處過那人間淨桶。
書中代言,玉帝亦是懷疑奉義陽奉陰違,但畢竟金口玉言已下,不得收回成命,只得密詔三宵娘娘,令那奉義轉世投生到濠州鍾離一朱姓貧寒人家,令其幼時便受盡人間悽苦,以慢其志,又有諸神數度為難。因家族弟兄排行第八,取名朱重八,因此朱重八幼時,頻遭旱災、蝗災、瘟疫、饑荒、洪水之害,幸有五家仙護佑,不至夭亡。彌勒佛祖見此,乃命駕下弟子護佑,因此朱重八幼年便入皇覺寺為僧。成道早料如此,因此將鳳鳴山劫後餘生的七百餘山兵,悉數派下,前往凡間,相助朱重八起義推翻暴政。那五家仙相助朱重八無往不克,因此用二十四年便消滅各路諸侯藩王,那朱重八便是後來大明的開國之君朱元璋。但朱元璋自幼貧寒,常有危難,因此疑心甚重,又對貪官汙吏恨之入骨,因此登基之後,大開殺戒。乃至朝臣“每但入朝,必與妻子別,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此時天庭見朱元璋暴政,甚是欣喜,以橫徵擅殺之命,遣天神地仙剷除朱元璋。不過那些仙官各個推諉、人人退縮,只道是朱元璋乃是殺人的魔王、混世的妖星,氣數未盡,不可強違。其實不然,但凡三界神仙鬼怪,都只是欺負良善,那良善之人無計可施,只好求神拜佛,供上三牲。而那惡人,不按常理,倘若有神鬼為難,便要拆觀毀廟、驅鬼斬魔,因此那些仙官自然避而遠之,正所謂“神鬼怕惡人”是也。天下凡人有強有弱,強者倚仗氣數,百無禁忌,弱者行完好運,噤若寒蟬。只是雖然世間寒苦,萬物生靈仍然趨之若鶩,實不解也。後人仿詩證曰:
一怕出身低微寒,二怕勞碌無有錢,
三怕災病無人管,四怕無常半夜間。
五怕賊人官司連,六怕婦悍子不賢,
七怕睚眥不得報,八怕地府債鬼纏。
九怕我無鄰人有,十怕前途苦愁難,
算來這些都無謂,最怕不讓投人間。
再說那四不像,因晚得旨意,比奉義晚了四日轉世,玉帝亦疑其言不符實,亦令其投在凡間貧苦之家,是為徐達。徐達早年與朱元璋乃是生死之交,一生追隨朱元璋,戰無不勝,且棋藝甚高。後屢與朱元璋對弈,卻並不敢勝,後用圍棋子擺出“萬歲”二字,令朱元璋折服,賜下莫愁湖,此乃後話。
那朱元璋榮登大寶之後,五家仙此時功德圓滿,乃化作人形,對朱元璋述說前因後果,朱元璋欲廣建祠觀供奉成道,卻被群臣諫止。朱元璋無奈,只得罷手,乃封五家仙為五大家仙,令百姓在家中祖先堂之側供九位全神像,五大家仙位列財神、福祿壽三星之後。後又得朝中重臣勸諫,封真武元帥為真武大帝,祭祀禮制一如紫微大帝。到了其子朱棣時候,更尊真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大建武當山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等,並在天柱峰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而民間修建的真武大帝宮觀,更是無可計數,此乃後話。
一日,朱元璋微服私訪,聽到一群小兒於村頭玩耍,朱元璋想起幼兒時分,不禁感慨。那群小兒邊玩邊唱一首歌謠,那歌謠唱道:
自古誤人酒色財,明知故犯將身害,多少名節留不住,罵名隨身土中埋。
而今聽我陳一表,與君道來莫腐敗:腐敗由來皆因貪,小貪不改大貪來。
漁中得利壯心膽,畢竟還有更貪在,放任貪心不自制,豈肯中途停下來?
五錢十萬皆是罪,何不趁機高舉篩?翩翩正人君子面,汙垢豈肯當陽曬。
入夜花天酒地裡,何懼人言身不白,逍遙過後積成癮,新的一輪貪心開。
己為定會有人知,有朝一日事必敗,鋃鐺入獄陷囹圄,何處換來免罪牌?
風光之時有人諂,樹倒恰恰眾人踩,臨刑將死其言善,大慟前失確不該。
人死債空還可釋,定論豈能偏棺蓋!一步走錯滿盤輸,多少風光均不在。
祖宗若是知爾輩,青筋暴露氣滿腮,當年揭竿反昏暗,為了塵世掃陰霾。
前仆後繼不懼死,豈是為你好斂財。子孫若是知你事,定怨今生錯投胎。
明明前途好光景,低人一等心徘徊。後輩同姓偏不悅,為辯清廉罵汝骸。
萬歲給你生殺柄,豈容為權做買賣!人死偏偏不得安,萬世身斜影曲歪。
勸君莫要伸髒手,無慾為剛心如泰,廉潔清正多自制,免去監牢狴犴災。
縱使青雲平步上,日夜殫精心負債。何如自足無貪念,人在鬧市心蓬萊。
身外波濤騰天起,心內安寧任澎湃。人生不過三萬六,何必計較食與宅。
都言宰相度乘船,為官一任胸如海。多為一方做實事,民心自有功德臺。
莫腐行廉多清正,爭做臣僚好模楷。清廉一世身老死,世上必定有人懷。
多少清官英年逝,百姓送行淚湧拜。懸崖勒馬補亡牢,勸君莫要置身外。
人生大道誠寬廣,一身正氣昂頭邁。如今誠摯真心語,對錯還需世人裁。
朱元璋聽得入神,連忙招呼過來一個小兒問道:“此歌何名?”那小兒道:“這個歌喚作《勸廉歌》,我等早已會唱。”朱元璋又問:“此歌是何人所作?”那小兒道:“倒不知是誰人所作,不過乃是一個捧著漁鼓、倒騎毛驢的老者教授我們。”朱元璋早年間曾聽坊間傳聞,這世上有一位倒騎毛驢的神仙,喚作張果老,時而下界傳唱道情,多行善事,在百姓心中威望甚高。如今見作《勸廉歌》,正當其時,乃命人到仙翁山棲霞觀前去瞻拜衝妙真人。民間見張果老如此威望,紛紛前來祭拜,當地官府也大加修繕宮觀山景,因此成為邢臺八景之一,明朝時詠誦仙翁山及張果老的詩詞不勝列舉。而民間亦多傳唱道情者,道情流傳甚廣,張果老被尊為唱道情的祖師爺。
再說成道,將鳳鳴山所剩之兵分別遣往兩界山、凡間相助奉義,儼然一座空山。那恆元宮裡不過只有柔兆、疆圉、建太歲、除青龍、滿喪門、平六合、執小耗、破大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弔客、閉病符等人及些許隨身伺候的小廝。閉病符言道:“帝君遣走眾兵,只留下我等,不過是免去天庭疑忌,趁其不備,打入天宮,如今,我等早已養精蓄銳,只待帝君一聲令下,我等拼了性命也要相助帝君匡扶三界!”眾人群情激奮,成道言道:“眾卿誤會了。孤若想打上天庭,便不必遣走眾將士。況且戰端一開,便不能回頭,我等絕非天庭對手,到時喪失元神事小,三界必然動盪百年,萬物生靈,將再受刀兵之苦。如今孤身心俱疲,無力抗天,一心要回歸清淨。留下眾位,乃是顧慮天庭見孤散神,必然要重懲諸卿,因此不忍眾卿遭難。孤已上書天庭,懇請閉關修煉,天庭必然應允。不過此事只可瞞過天庭一時,非是長久之計。孤不久即將化樹,無盡靈氣將散往人間,眾卿對外言稱護法,平日亦要化作眾木為林,卻不得離孤百步之外,孤方可保眾卿周全。”眾人聽罷,不禁悽然。
待天庭恩准之後,成道收回觀世鏡,恆元宮立即煙消雲散。成道將困靈敦捧至跟前,對眾人言道:“天庭唯恐我等擾亂人間,早派下值年太歲、值日太歲。但天官貪吝,恐不能賜福人間,孤命建太歲等人前往人間值月,革除弊端。何年便以何月為建,依次而推,眾卿須公正行仁,方可保世間清平。為防天庭迫害,值月之神需領觀世鏡在身,其餘萬不可離孤百步之外。柔兆、疆圉二人,職責守護困靈敦,亦要在孤百步之內。只要困靈敦有失,眾卿將斷無可生之理。”眾人泣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