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烈神演義 > 第三回 蟾精貪心欺天帝 李郎思凡入人間

第三回 蟾精貪心欺天帝 李郎思凡入人間 (第1/2頁)

第三回蟾精貪心欺天帝李郎思凡入人間

搶難多讓功,路窄他先行。

方便別人處,便是為己爭。

上回說到一蟾精見精氣奔突,暗喜天賜良機,於是化作老道來到李家,三言兩語騙了李淳,將那孩兒吞下。那腹中嬰兒正是精氣所結,只不過如今結在人胎之內,運轉不出,十分力道早已弱了九分。因此能被蟾精吞下。蟾精知道眾神尚在雲端,不敢久留,於是抱起嬰兒便走,剛邁出門檻,便一口將嬰兒吞了,化做一道黑風而去。

紫微大帝怒目圓睜:“真是世道無常!我等諸神俱在此地,竟有妖魔膽敢出來作祟?豈不是欺我等無能!五將聽令,速速擒來,查明是何妖物!”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將軍、真武將軍、黑煞將軍領命,率部眾前去擒那蟾精。那蟾精不敢停留,駕疾風急奔,不想腹中嬰兒猶如一團烈焰,燒的蟾精好似烈火焚身、痛苦不堪,直覺體內法力頓失,沒飛多遠便猛地跌倒在山坳之中。天蓬元帥等趕來,命天兵將那蟾精綁個結實。那蟾精無力反抗,心想萬不能將嬰兒獻出,遂編出一套謊言,心想已然吞下精氣,待吸進了精氣,再做計較。

天蓬元帥等將蟾精綁到紫微大帝駕前。紫微大帝見此人衣衫不整,面目暗紅,鬚髯亂簇,髮鬢斑白,形容猥瑣,似乎受了重創。紫微大帝喝道:“何方妖孽,敢欺天神?”那老道跪倒:“參見紫微大帝。”紫微大帝納悶:如此一小小妖物見了孤居然不抖似篩糠,必不是一般的精怪。於是問道:“你是何方妖怪?”那老道言道:“我乃是上古年間的蟾蜍,因盤古開天闢地之時從混沌中躍出,因行動遲緩恐被人傷,所以蟄伏洞穴以修身學道。一轉幾萬年,不想卻錯過了姜太公的封神之際,懊悔不已。今日地動山搖,我恐人間有難,特出來檢視,以度世人。不想竟見一靈光投轉人世,小妖特來擒拿,恐他傷及世人。”紫微大帝慍色道:“一派胡言,這裡有無數天將在此,何須你多此一舉,你細細道來實情,或可免你一死!”那老道說道:“請紫微大帝明鑑,小的卻是句句實情。小的已奮不顧身將靈童殺死,便在山坳,請大帝派人查驗,一看便知。”

這時只見南天門鎮守元帥李興霸駕雲疾步而來,待放開了天羅地網,近前言道:“啟稟大帝,剛剛花果山上一山石歷經千年精華,化作一猴從石中迸出,驚動天庭。玉帝傳旨,各路神仙要各守宮觀道場,以防生變,已命千里眼、順風耳再探。玉帝恐此石猴為精氣所化,特請大帝回宮定奪。”紫微大帝聽的驚訝:“將蟾精繫結,命二郎神引照妖鏡照之。”經照妖鏡一照,果見是一蟾精所化。紫微大帝問道:“那孩童何在?”蟾精一指遠處山坳:“那便是孩童,出生之時借精氣方才轉世。我恐怕世間因此遭受磨難,故而捨命前來擒拿,打算獻與天宮,不想出門之時望見眾神威儀,一時羞愧,故想走脫。誰知一時疏忽,將此孩兒摔倒,竟然死去。望眾神體諒我一片赤誠之心,寬恕小人!”紫微乃命二郎神去取照妖鏡,再看所生男童是否是精氣所結。

待二郎神用照妖鏡復對那童屍照去,果然是肉體凡胎,哪有什麼靈氣?紫微大帝令諸神再查,仍不見精氣蹤影,於是留二郎神在此巡守,命諸神各回道場,聽候調令。太白金星上前與紫微大帝耳語幾句,紫微大帝眉頭緊皺,隨後點頭。於是太白金星問清蟾精道場所在,隨諸神迴天宮去了。

原來這蟾精確是盤古開天闢地時的蟾蜍,因舜帝在之時出來作祟,引天河之水灌到人間,才使世界陷入滅頂之災。舜帝命鯀治水,鯀因治水不利被舜帝殛於羽山。鯀死後屍骨不腐,有百鳥啄毛覆之,三年之後禹從鯀腹中生出,乃受命治水。及成,又將蟾蜍收伏,鎮壓於無量山之中。直到此時精氣洩漏,引得地動山搖,才使蟾精得以逃出。剛一出來,便望見眾神下界,還以為是來擒他,慌忙逃竄。心想被壓的這幾千年來,自己法力並無見長,只好尋捷徑彌補。於是決定每日吃下一個百日內的嬰兒,以壯法力。按陰律,人死後要經五百年方能轉世投胎,出生百日內的嬰兒自有五百年的修為,待長到一歲以外,雙眼便不能看到神鬼,便成了凡胎。這一日剛剛掠來一個嬰兒,便見精氣被禽獸追趕,一時心情悲喜交集,心想終可有了出頭之日,便攜了嬰兒追趕。那嬰兒怎敵得住這萬年精怪身上的毒氣,稍刻便死去了,那蟾精扔在山坳裡的童屍便是此童。

那蟾精謝過眾神,知此地有二郎神駐守,不敢久留,急忙奔南遁去。可苦了李淳,眼見妻子將產,卻天生異象,無數鳥獸佈滿庭院,連開水都燒不得。幸得自己懂得醫術,乃請老母助產,不想待子出生妻子便死了。待異象過後,李母撫著兒媳身體,悲痛不已,良久,對李淳說道:“你婦腹中還有一子,卻也是胎死腹中。”那李家母子緣何得知,腹中之子才是李德。

原來離薊州不遠,有一盤山,山上有一洞,蟾精便想以此為道場。蟾精望山而來,只是身如烈火,行得越來越慢。原來蟾精吞下孩童,不想體內真氣竟被精氣漸漸吸取,眾神面前又不敢吐露實情,只好強忍痛苦,到了山上,腹中疼痛實在難忍,身體力氣好似被吸盡一般,腳下一軟,癱倒在地,不由的翻滾呻吟。忙把吞入腹中的嬰兒吐出,只見這嬰兒竟然毫髮無損,蟾精氣急,心想這般怎好,既失了萬年的真氣,又得不到精氣,豈不是忙碌了一場,為他人做了嫁衣?於是提起嬰兒,要往洞內而去,打算將嬰兒投入爐中,煉成丹藥,再服不遲。誰想就在一剎那,只見一團烏雲疾馳而來。原來是一隻巨大的蝙蝠,還未等蟾精看清,一隻大翅已經將蟾精掀倒,抓起嬰兒飛馳而去。那蟾精怎肯罷休,欲駕風追來,怎奈元氣大失,駕不得風,便只得看著蝙蝠漸行漸遠,卻也無可奈何,氣的蟾精暴跳如雷:“賊蝙蝠,我定要生扒你皮,活吃你肉!”

話說那蝙蝠不是他物,也是盤古開天闢地時的精怪,後得道修煉成人形,喚作張果。盤古開天之時,世上本有六隻精怪:烏鴉、玉兔、蝙蝠、白蝶、蟾精、巨龜。那烏鴉有三隻巨爪,能上天下海,那玉兔有三隻眼睛,能棲於水陸。盤古擔心二精怪作亂人間,便在羽化之前分別將他們投於雙眼之中,化作日、月之精。那蝴蝶因後來上天宮偷食花蕊,被王母坐下青鸞啄死,精氣不散,轉世投胎成為莊周。那巨龜忠義,在天漏之時,獻四足支天,身形化作世間的矛與盾,只有這蟾精和蝙蝠得以修行至今。

那盤古開天之時,神斧鋒利,刃鋒之光恰好波及蝙蝠雙目,從此蝙蝠在日間如同眼盲,視物不見。唯在夜晚才可辨別東西。盤古心感歉疚,於是號令世間:他禽不可在夜出沒,只許蝙蝠子孫在夜覓食。後人仿詩為證曰:

盤古開天至偉功,闢分清濁恩無窮。

斧威三界絕一利,寒光影裡眼迷濛。

蝙蝠受過蒙恩賜,飛禽厲鳥莫與爭。

福傳子孫千萬代,無盡餚食暗夜中。

那蝙蝠感念盤古大帝的恩德,雖在人間行善修為,見堯帝仁心愛民,因此出山輔佐堯帝治理天下,曾被封為侍中之職。在封神之後因輩分被封為福君,與蓬萊三仙之一的福星專職人間賜福。福君感念盤古的恩情,便一直在天地之間修行。只因這執掌賜福的二仙皆是寬仁厚德之人,因此人間福帛綿長,百姓尊崇之至。人間福祿壽喜財五美事,那福便佔第一位。倘若無福,後四者便不能消受。因此人間崇拜福君,勝過他神。誰知嬴榮大鬧靈壇,洩露了精氣,福君便尾隨而至,見一直有天兵在上,不敢妄動,知道蟾精要將男童煉丹,方才出手奪了。

單說二郎神依舊在薊州巡視,又遍遣草頭神下界巡查,竟不見那精氣藏身之處,不幾日,便被召回,責令駐守灌江口。倒是那蟾精在洞中修養數日,雖是被精氣吸取了萬年道行,但修養幾日之後,又出去捕食十數個百日內的嬰兒,漸漸恢復了元氣,正要尋福君報仇,便有天官降至,封其為善財使者,蟾精便隨天官赴任去了。

福君將嬰兒帶到海上一島,此島之名取自老君真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是為希夷島,此處有一巨崖,崖上一洞,乃是福君的道場,喚作洞天福祉,乃是玉帝順承盤古大帝意願,恩賜此地。雖此地有土地、山神、河伯、樹仙,卻是不能轄管此地,只是協助福君共建福祉。這些仙官也樂得逍遙,整日裡飲茗對弈,對島上之事不聞不問,福君向來仁厚,與眾仙官倒也融洽。但見那洞天福祉,好生悠然,後人仿詩為證:

海外仙居逍遙京,四時春暖沐煦風。

日月熙照花香漫,風雲恬靜濤不驚。

芍藥牡丹爭鬥豔,白鶴黃鹿偎並行。

奇石林立布橫嶺,流水纏綿潤古松。

淺塘岸上楊柳綠,薄渡水中芙蓉紅。

絕無瘟殃旱澇惡,不聞殺戮干戈聲。

暗夜真珠照真誥,清晨金錘扣金鐘。

何愁霧漫並雲卷,莫管斜雨與天晴。

喝風飲露無憂慮,吐納煉丹自從容。

最新小說: 八道橫行 兩界:我以武道問長生 都市之國術無雙 冥王的黑月光又掉馬了 萬仙來朝 喚神雷!畫神符!小郡主震驚全帝都! 玄幻:重瞳融合輪迴眼,一招一個須佐真龍 仙界兇險:我苟在高武亂世顯聖! 我的師父強無敵 天榜 最狂瞎子:退後我要開始斬神了 另類修仙的我,氣哭百萬修士! 巫墟 御獸從旅行青蛙開始 玄幻:開局吃軟飯,出世即儒聖 星墟道心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從斬妖除魔開始鎮壓諸天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陰陽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