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檢查了兩遍策論題後,李長歌便閱讀起腦海中的各類小說。
雖然秋闈會考策論,但排名卻是以小說來安排次序的。策論固然重要,小說卻排在其上。
畢竟策論說到底並無超凡力量,而小說卻具有這種力量。
時間飛速流逝,第二場考試很快便結束了,交卷後李長歌便回宿舍休息一日,這一日在殷鹿山的噓寒問暖中平靜的度過了。
到十七號清晨,貢院開考第三科,小說!
進入號房後,李長歌如常擺放好筆墨紙硯,往石硯當中倒了些許清水,慢慢地磨著墨。
桌上燭火如豆,李長歌目光堅定,臉色平靜。
前兩科他預計最少也是個丙中,甚至策論拿個甲也有很大的可能。
但小說的佔比相當大,往往決定著秋闈的排名次序。
鄉試的難度絕對超過了院試,主考官也會更加嚴格。
九點一到,便有差役乘坐牛車進巷,將試卷從每個號房的小視窗分發下去。
李長歌接過考卷,目光一掃,捲上只有一行文字: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以鬼為題,寫作一篇短篇小說。
就在他閱讀題目的時候,號街以北的鐘磬卻輕輕震動起來,洪鐘大呂般的聲音彷彿在腦海中響起。
這種奇異的聲音讓李長歌眼睛微微一縮。
這題目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
李長歌並沒有第一時間動筆,而是重新審視這個題目。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只是寫一篇關於鬼的小說。
但秋闈的考題絕非那麼簡單,這句“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似乎也在暗示著什麼。
就在李長歌陷入沉思之時,其他考房已有學子開始動筆。
邱承重的考房中,邱承重掃視著題目,片刻後眼睛一亮:“果然,這個題目不是單純的寫鬼!如果只是寫鬼,必為主考官所不喜!”
他拿起毛筆,開始在草稿紙上書寫了起來。
……
李長歌回憶起這句話的出處,記憶在腦海中浮現:“這是出自《周書》中第二十七卷中的祭義,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地,唯三尸遊走,名之曰鬼。”
他拿筆將這句話寫在草稿紙上,腦海中的思路逐漸清晰:“妖、魔、鬼、怪皆為人之天敵,然而只有鬼是出自人,因人死之後所化。若是單純寫鬼,必定無法評甲!”
“如何寫鬼?”
李長歌又陷入沉思,不能單純的寫鬼,那又該怎麼寫?
字數不限,但因為是短篇,必定不能太長,時間卻是三天,可見這次考題的難度。
李長歌並沒有急著下筆,而是閱讀起了腦海中有關鬼的書籍。
到了第一日的晚上七點,李長歌睜開雙眼:“題目是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意思是鬼來自於人。單純的寫鬼必會落了下乘,縱使寫得再好,能達到萬人追捧,終究不對題目,倘若寫人,卻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