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機器人:哈哈,沒想到吧。”
“龍蝦,你怎麼了?怎麼不說話了呀?掉線了嗎?”
機器人拽著繩子另一端,磁鐵掉入水中,吸起來一根手臂,機器人接過手臂,直接抓著磁鐵盪到了水坑另一側。
龍熙雅輕咳一聲,一本正經解釋道:“雖然咱們的推測是錯的,但是結果對了就行。這第一關還是很簡單的嘛,下一關下一關。”
到了第二關,畫面一轉,龍熙雅操作的機器人主人公上來就被人從後面踹了一腳,直接坐到在地。
龍熙雅何曾受過這氣,庇護所拳王打她還得兩拳呢,憑什麼這玩意兒敢踹她:“臥槽!你很囂張嘛!知道我是誰嗎?踢我是吧,你給我等著,一會兒逮到你,必沒有你好果汁吃!”
“這一關很簡單嘛,剛才過去那傢伙和上面負責放吊橋的那傢伙腦袋上都帶了個尖尖帽,看到前面那玩意兒沒,這叫路樁還是車樁來著?算了,不管了,拿來吧你!”
龍熙雅撿起一個破路樁丟進嘴裡,將剩下幾個路樁掀開,她又找到一桶油漆。
“so easy!把油漆倒水裡,然後把帽子顏色染一下,誒,再往頭上一戴,完美!”
“我們現在拉一下手環叫他放橋,夠不著?哦對了,咱們可以變高的嘛,差點都忘了,老說變高變矮也麻煩,乾脆這個形態就叫十八算了,正常形態我們就叫十一,矮的形態就叫老……叫小二好了。”龍熙雅對自己取得名字相當滿意,又形象又貼切。
不愧是我!
“你不對勁!”
“讓我下車!這不是去幼兒園的車!”
“還行吧,這十八讓我挺有代入感的。”
“你這非要叫我十八,那就別怪我叫你小A了。”
龍熙雅玩這種遊戲確實還是挺厲害的,將守衛叫出來後,守衛不讓通行,她仔細觀察就發現自己帽子上還少個燈泡。
發現旁邊路燈就有個燈泡,她很快就搞定了這關。
順利透過兩關,龍熙雅發現這遊戲貌似還真的蠻有意思的。
這種互動式解謎遊戲市場上不是沒有,但是大多數都做得很粗糙,解謎過程要麼簡單得讓人懷疑設計師是不是在侮辱玩家智商,要麼就是各種牽強各種不合理,但凡這兩點一個不沾,那就已經算得上不錯了。
機械迷城給她的感覺呢,說難也沒多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就拿取燈泡的操作來說,大多數玩家肯定想得到取燈泡,但是燈杆上就四節梯子,爬上去肯定夠不著,到這裡,龍熙雅估計有很多玩家都想不到要將最下面的梯子一節一節拔出來插到上面,靠這種方法爬上去後再變成十八伸手去夠燈泡。
這操作真不算難吧?但看到彈幕一片“666”“還有這種操作?”“這樣也行?”,龍熙雅便知道,有些操作啊,它是真不難,只是不容易想到罷了。
機械迷城裡面有些操作其實咋一看也會讓人覺得離譜,但結合本身就離奇的畫風,一些頗具槽點的操作反倒是變成了亮點。
比如後面被黑帽子抓進牢房裡,獄友想要抽菸,主人公把菸草放燈上面點著,然後用衛生紙包裹成菸捲。
這種操作其實第一時間是很讓人想要吐槽的,但是吐完槽,玩家又會莫名覺得這操作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特別不合理。
畢竟這些看似離奇中帶點黑色幽默的操作其實玩家只要稍微動動腦洞就能想到,所以即便是時不時吐槽兩句,但更多的還是破解謎題後的成就感。
加上游戲中反派的畫風和形象塑造也都是蠢萌蠢萌的,所以即便玩家碰到反派的時候也不會感覺到太多壓抑感,總體而言呢,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的體驗還是偏放鬆愜意的。
龍熙雅本身又是個直播鬼才,遊戲裡的反派、獄友啥的通通被她代入成彈幕觀眾,在這種代入視角下,每當主人公和其他人物有互動的時候,節目效果都非常好,彈幕熱情也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