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思考,陳揚道:“我還是堅持原來的觀點,在上海不宜做水泥生意。”
“為什麼?”李顯華問道。
“因為江浙一帶,小水泥廠遍佈,產量也越來越大。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人家價格低廉啊。特別是銷量最大的建築類水泥,本地水泥廠有價格優勢,外地水泥很難進入。”
李顯華問道:“煤炭生意可不可做?”
陳揚點點頭,“在上海乃至浙江兩省,煤炭生意絕對有利可圖。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裡幾乎沒有煤炭資源。至於利潤的多少,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煤炭的出廠價,二是煤炭的運輸價格。”
李顯華和李顯明兄弟二人,同時陷入了思考。
陳揚笑了笑,“不過,我要宣告一下,我的想法是一家之見,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啊。”
周玉剛道:“兩位,你們可以先做煤炭,開啟局面後,再試一試水泥。”
馬振國道:“這樣比較穩妥。”
經過思考,李家兄弟決定採納陳揚的建議。
以茶代酒,碰杯一次。
陳揚這才問起馬振國和周玉剛的近況。
馬週二人的鋼材生意,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步上了正軌。
二人也不瞞陳揚,公司現在月毛利七八萬,刨去開支,淨收入在五萬以上。
陳揚為兩位老朋友高興。
穩定的客戶,穩定的生意,穩定的收入,終於讓兩個人穩定下來了。
陳揚又問起於解放的訊息。
周玉剛道:“我們已經斷了聯絡。據從海南迴來的人說,他已經被套牢了。”
陳揚不解,“什麼叫被套牢了?”
馬振囯道:“開始還行,他把欠別人的債還上了。後來他單幹,透過關係從銀行貸了兩百萬,全投在了土地上。但後來行情不好,價格腰斬,土地難以轉手,就只能砸在自己手裡。”
陳揚笑笑,“做這種生意,就像電影裡的過山車一樣。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你可以進入。但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明天的行情是漲還是跌。”
李顯明問道:“揚,如果是你進入這行,你會怎麼操作?”
陳揚道:“第一,我不會去做這種生意。第二,我即使要去做這種生意,也會使用自己的資金。自己有多少資金,就做多大的生意。”
李顯明追問,“為什麼?向銀行借錢不好嗎?”
“能向銀行融資當然好,但那是下一步。就像於解放,兩百萬買的土地,只剩下一百萬的價值,已經很難翻身。而如果我去做,我用自己的錢去買地,即使砸在手裡,我也有兩個辦法解套。”
馬振國問道:“哪兩個辦法?”
“一是等待,等著土地升值,因為花的是自己的錢,我不怕等待。二是融資,用手裡的土地,向銀行抵押貸款。手頭掌握一筆資金,就不怕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李顯明琢磨著陳揚的話,“兄弟,以你的才華,不去海南闖一闖可惜了。”
周玉剛道:“顯明,他正在參加大學自學考試,學的正是經濟學。他這個小農民,可是滿腹經綸啊。”
陳揚忙道:“慚愧慚愧。老周,你過獎了。”
雖然是農民,但就陳揚的外表氣質,比在座的四位不知強多少。
陳揚現在讀書多了,更像個謙謙君子,更加成熟,更加沉穩。
馬振國問陳揚,“兄弟,你最近怎麼樣?”
陳揚簡單的說了說自己的情況。
一方面做內貿生意,另一方面有了錢後,就去投資房子、土地和商鋪。
這引起了李顯華和李顯明兄弟倆的興趣。
二人又問了許多問題,陳揚一一的坦誠回答。
快到中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