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你以前只有百把十斤,怎麼現在像豬一樣,起碼一百八吧。”
“嘿嘿……一百七十八,不過,別拿我跟豬比。”
“呵呵……你現在的形象就是一頭豬,還是可以出欄的大肉豬。”
陳福明苦笑道:“他孃的,辦戲班這麼多年,錢沒賺到多少。收穫倒是有兩個,一是有三個孩子,兩女一男。另一個收穫,就是他孃的變成了胖子。”
陳揚問道:“演出市場不行了?”
陳福明道:“市場就那麼大,但戲班多了。我開始辦戲班的那年,全縣就我一家民間戲班。現在不得了,僅僅咱們溫林縣,就有二十三家民間戲班。要是按全市統計,起碼有一百五十家民間戲班。”
陳揚道:“管理問題,是管理問題。一百五十家,要是隻有三十家,那演出市場還能維持下去。”
“可不麼。我的算是老戲班,演員也很過硬,生意不成問題。但問題是競爭太激烈了,價格上不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能演上三百天,可收入不增反降,太打擊積極性了。”
陳揚聽出了陳福明的意思,“那你打算改行了?”
“改行。兩年前我就提出改行,我老婆不同意。現在準備改行,還是她主動提出來的。”
“嗯,現在改行也不晚嘛。”
“揚哥,還是你說得對。咱們普通人,名氣不重要。鈔票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鈔票是萬萬不能的。”
陳揚笑道:“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從一本書上看來的。”
陳福明問道:“我老婆打算辦一個鞋廠,你看怎麼樣?”
“很好嘛。咱們衡峰的製鞋行業,正逐步形成規模。只要行業有了規模,就有了市場。現在參與其中,還正是好時候。”
“哎,五天以後,我兒子週歲生日,你得來喝酒啊。”
陳揚搖了搖頭,“上海那邊有事,我等不了了。我對我爺爺說一聲,到時候你請他過去。”
“妥了。”陳福明推門下車,“你忙你的。我剛吃了晚飯,我要鍛鍊身體,爭取減肥減到一百五十斤。”
“呵呵……我呸,就你這德行,不胖到兩百就謝天謝地了。”
“陳揚,你個烏鴉嘴。”
陳揚笑著發動車子,穿過村莊,回到自己家裡。
老人吃飯早,也沒剩飯,九嬸也不在,陳揚自己進廚房,下了一碗麵條,臥了兩個雞蛋。
端著大碗出來,陳揚蹲在石桌上,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夕陽西下,夜色初來。
陳揚吃完麵條,跳下石桌正要進屋,童老貴叼著香菸走進院子。
還有一個人跟在童老貴身後。
是陳揚的堂叔陳東南。
陳揚急忙招呼,讓二人先上樓坐,自己跑去廚房,刷鍋洗碗的忙了一陣。
堂叔陳東南,著名的本份人。
聯產承包制落實時,陳東南是種田專業戶,最高峰時曾種田五十餘畝。
後來買了一條機動船,帶著兒子跑運輸,生意也還不錯。期間幾個女兒都順利出嫁,唯一的兒子也成家立業。
現在鎮裡修了幾條簡易公路,水上運輸不行了。
兒子買了一輛拖拉機,專門搞陸上運輸。
陳東南自己,因為與陳友頭關係不錯,進入三鑫鞋廠當了一名小工。
“東南叔,他們給你多少工資啊?”陳揚問道。
陳東南憨憨一笑,“我離廠了,現在沒什麼好說的了。”
陳揚看向童老貴,“這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