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借貸的那點把戲,瞞得了別人,卻瞞不了陳揚。
個人存款的利率很低,真正有錢的人看不上,信用社為了攬儲,不得不用一些違規的招數。
比方說有人出十萬塊錢,存到信用社裡,利息頂多四厘。
但信用社答應給他六到七厘的利息,轉身以一分的高息,借給急需用錢的人或企業。
這麼一來,存款的人多拿到利息,信用社的人也能從中謀利,可謂皆大歡喜。
信用社借給三鑫鞋廠的三十萬,就是這樣操作的。
其中十萬是信用社的錢,按正常利息計算。
還有十萬塊,實際是蔡善貴自己的錢,透過信用社轉手借給自己的鞋廠,從中獲得利息收益。
最後一個十萬,是其他的有錢人,透過陳逸梅,借信用社的名義獲得高息。
這種操作最大的隱患,是如果借款人還不起並爆雷,剩下的就是一筆湖塗帳,債權人會血本無歸。
陳逸梅道:“陳揚,出去不要亂說啊。”
陳揚點點頭,沒說話,但皺起了眉頭。
這引起了陳逸梅的關注。
“陳揚,你想到了什麼?”
陳揚輕嘆一聲,“受人之託,不得不多想啊。”
“說來聽聽。”
陳揚道:“一個鞋廠,一百萬投資,就以一年兩百天計算,年產量也能達到六十萬雙。每雙純利就以三塊計算,一年的收入也有一百八十萬。”
陳逸梅道:“你可真是神算。我聽蔡善貴說,他們一年確實生產了六十萬雙旅遊鞋,而且銷售一空。”
“蔡善貴沒說賺了多少錢嗎?”
“這個他倒沒說。”
陳揚笑了笑,“那問題來了。賺了一百八十萬,投資只有一百萬,還剩下八十萬。請問錢哪去了?為什麼不還信用社的貸款?”
“據蔡善貴說,除了最初的百萬投資,期間還在繼續投資。當然,主要是忙,他們還沒有坐下來算帳。”
陳揚微微一笑,笑而不語。
陳逸梅忙問,“這裡面有問題?”
“有問題,問題大了去了。”
“你說,快說。”
陳揚道:“三鑫鞋廠的投資,以我看三十萬就夠了。加上後續投資,五十萬絕對夠了。”
“五十萬就夠?陳揚,你說得太少了吧。”
“辦企業最大的投資是廠房,三鑫鞋廠租的是村裡的房子,省去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投資。剩下的就是縫紉機和下料機等裝置,花二十萬,就能買一大堆,能用三五年。總而言之,總投資肯定用不了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