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件事,支書陳生梅對陳揚客氣多了。
陳生梅透過副支書童小芳,向陳揚表達了一個意思,給他一個名份,出來為村裡做點事。
陳揚婉言謝絕,名不正,言不順,陳揚可不想做個傻人。
但陳揚還是感謝陳生梅,人家透過童小芳轉達,他也透過童小芳,向陳生梅表達了謝意。
現在,陳揚的注意力回到賺錢方面。
上海那邊,葉菁打來電話,剛剛運到上海的那批休閒鞋,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
陳揚讓葉菁查一查,是其中哪個部分的休閒鞋出現質量問題。
幸虧在這方面,陳揚料事在先,早有準備。
陳揚採購的鞋,只有四個生產者,二弟陳兵、蔡福滿、童小芳和蔡朝陽。
陳揚做了規定,四個人的鞋分開包裝,每個人都有代號,分別是一二三四。
陳兵是一,蔡福滿是二,童小芳是三,蔡朝陽是四。
每隻外包裝的箱子,在出貨時,都要在箱子外面寫上代號。
葉菁告訴陳揚,寫著“三”字的箱子裡的休閒鞋,出現了嚴重的脫膠現象。
所謂的鞋子脫膠,就是粘接鞋幫和鞋底的膠水,沒有起到粘接的作用。
原因很多,主要三個,要麼膠水本身質量不過關,要麼工人的操作不到位,要麼是烘烤的溫度不對。
歸根到底,是人不行。
解決辦法也有兩個,要麼把膠水寄到上海,讓上海那邊進行修補。要麼把有問題的鞋運回來,修補之後再運回去。
前者倒是簡單,但不一定能搞好。
後者麻煩,而且一來一回,費用太大。
陳揚接完電話,叫大妹去把童小芳請來。
童小芳到後,陳揚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就說明了情況。
童小芳也是乾脆,要求把鞋運回來,所有費用都由他負責。
當著童小芳的面,陳揚給葉菁打電話,讓她抓緊時間,把有質量問題的鞋運回來。
“小芳哥,對不起啊。”
童小芳卻一臉慚愧,“揚,應該是我說對不起。”
童小芳走後,旁聽的陳紅玲和大妹陳平,都認為陳揚處置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