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拍馬屁的意思吧。”
“這話怎麼講?”
“咱們陳蔡公社,這次是先行一步,當全縣的試點單位。所以,工作隊的組成人員,不僅有縣裡的人,還有地區派來的人。”
陳揚笑了,“噢,想拍老範的馬屁。”
陳仁軍點點頭,“這次排場夠大。我聽說,到咱們陳蔡公社的工作隊,總人數超過一百。到咱們陳家大隊的人,至小有二十個。”
陳揚想了想,“這是要速戰速決啊。”
“揚哥,你又說對了。”
陳仁軍不愧是公社的通訊員,訊息既及時又準確。
過了幾天,工作隊來了。
這幾天,真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轉折。
因為一九八零年已經過去,迎來了嶄新的一九八一年。
一月六號,陳家大隊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動員大會,在大隊部門前的曬穀場進行。
大清早的,陳揚早熘了出去,搖著小漁船,在寒風中的河面上盪漾。
冬天魚少,陳揚不是下河捕魚,是不想參加動員大會。
他家早已分到了四畝水田,不用去湊熱鬧。
高音喇叭很響,陳揚躲在千米之外也能聽到,就是聽不清講些什麼。
政策非常明瞭,報紙上廣播上,早已宣傳得深入人心。
按人均分配土地,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生產單位。
農業稅和公糧,都按人頭和土地綜合計算,並張榜公佈。
對廣大農戶來說,最大的利好,是取消了了各種攤派。
只保留了教育費和水利費,教育費每畝一塊,水利費每畝半塊。
還有的好處是,只要完成了承包田的種植任務,你想搞什麼副業都行。
工業、商業、加工業,什麼都可以幹。
也就在這時,一個叫“個體戶”的新名詞誕生了,
在陳家村,最早的個體戶也已誕生,是兩家小賣部。
陳揚還是不滿足。
因為像肥皂加工廠這樣的企業,還是沒有明確的說法。
也就是說,創辦工業企業,還得掛靠在別人的名下。
落實家庭聯產承包制,整整進行了一個星期,全村八百六十多畝水田全部落實到戶。
公平公開,童叟無欺,平均每人四分五厘。
其實,村裡還有旱地一百二十多畝,窪地田六十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