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公社回家的路上,陳揚心想,有童四平在,即使盯上了也不用怕。
陳揚的心思,放到了擴大生產上。
擴大生產就是増人增效。
招工的首要要求,就是必須是本村人。
兩名女工,由大妹負責招聘,她有不少好姐妹,可以廣泛挑選。
三名男工,本來二弟說他負責招聘,陳揚不讓,決定自己親自負責。
大妹選了兩個好姐妹,十八歲的蔡紅梅,和十七歲的童姍姍。
陳揚選的三個,也都是十六七歲的小青年。
十七歲的童安軍,十六歲的陳金德和蔡國定。
大人不好駕馭,小青年好使,心眼也不多。
只用幾天時間,肥皂生產就井然有序,不用陳揚時時刻刻的盯著。
正月初十,第一批六千條肥皂,順利運往天州貿易公司。
現在,一天開模二十四次,每次出產肥皂三十二條,總共一天生產肥皂七百六十八條。
就這個產量,王光榮照單全收,還不滿意。
王光榮嫌陳揚產量不夠。
但陳揚很滿意。就目前的規模和產能,他已經竭盡全力。
要是再想擴大和增產,就得再招新的員工。員工超過八個,他就給人落下了把柄。
現在這樣挺好,陳揚自己不用親自幹活,爺爺只負責配料,大妹也有充分的時間操持家務。
村裡不少人前來參觀。如果擱在以前,陳揚不會同意,也不可能有這麼多人。
陳揚來者不拒,並告訴爺爺,他不怕被人參觀。
因為陳揚肯定,他們就是拚命的看,也看不出他每天能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