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和索菲婭聊著名字的事情,爺爺他們聊著其他事情。
最後徐青和索菲婭達成共識,女兒的中文名字叫徐安怡,英文名字叫伊莎貝拉。
徐青希望女兒能平安健康快樂一生,所以取名安怡。
索菲婭希望女兒能得到上帝永遠的祝福,所以取名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在西方國家是個比較常見的名字,這非常正常。
論名字豐富,英文名字還是比不過中文名字。
不管怎麼樣,女兒的名字都已經決定下來了,徐青很滿意,索菲婭很滿意,爺爺他們也很滿意。
接著一家人又商量孩子出生後,該怎麼慶祝,滿月酒要不要請客,請誰?要不要回華夏老家祭拜祖宗,告訴他們徐家新增了人口。
徐青老家告訴祖宗新增人口有專門的儀式,這個儀式的名字叫賞燈,但只有男孩才有資格參加這個儀式。
儀式舉行的時間是每年正月初十到十八,徐青老家徐家坑是正月十三賞燈。
以徐家的權勢,即使是女孩也能參加賞燈儀式,但爺爺他們和徐青都覺得沒必要這樣做。
雖然這個儀式本質上來說是重男輕女,在現代社會應該拋棄重男輕女這個觀念,但這個儀式畢竟傳了上千年,徐青他們不想去破壞。
最後爺爺他們和徐青商量決定,是需要回老家一趟,告訴祖宗徐家新增了人口,但不要參加賞燈。
徐青問索菲婭那邊孩子出生後,有沒有什麼風俗。
索菲婭給徐青說了幾個風俗,主要就是洗禮這個風俗。
洗禮幾乎是每一個美利堅出生的孩子要經歷的事情,是基督教的一種儀式。
徐青不信教,但不會反感洗禮,洗禮可以說是美利堅的風俗,索菲婭和她的父母,親人都是信仰基督教,徐青沒必要去反對洗禮。
不過請哪個神父來主持安怡的洗禮是個問題,通常來說,請本地神父就行了,但以徐家的權勢,顯然是不可能請本地的神父,請名氣越大的神父越好。
不過徐青不認識著名的神父,索菲婭也不認識。
雖然她信仰基督教,但平時忙於工作,很少去教堂做禱告,更沒有時間去認識有名的神父。
最後徐青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問問亞當斯家族,亞當斯家族在美利堅屹立了數百年,肯定認識著名的神父。
聊完了洗禮的事情,徐青給爺爺他們說了一個慶祝女兒出生的方式。
爺爺他們聽到徐青說的慶祝方式,目瞪口呆,索菲婭看著徐青:“你這也太浪費錢了吧。”
徐青理直氣壯道:“我要把我所有的一切都給我女兒,那點錢根本不算什麼。”
索菲婭現在才真正體會到徐青有多愛女兒,已經不能用瘋狂來形容了。
她為女兒感到幸運,有一個這麼愛她的爸爸,最終索菲婭沒有反對徐青說的慶祝方式。
爺爺奶奶,老爸老媽也沒有反對,按照他們的話來說,徐家99%的錢都是徐青賺的,徐青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他們不會有意見。(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